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如花

眼光放远一点之寻找daycare

[复制链接]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小美猪 于 2007-12-25 18:40 发表
/ ?9 k$ Z8 }% q7 h! W我一直挣扎在送与不送的边缘,现在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 c$ B/ s8 O, ]/ {' s决不送回去和父母分离!

  v* @" H3 p) t/ |1 g& q' N* O
: W! w3 R: _' l/ O; k, I太好了!太好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常安 于 2007-12-26 17:54 发表 9 W2 h& F+ V1 L3 C( y5 h
继续我上面所说的,但有点找不回思路了,老了,就这样!# R# G: e1 J, m, N/ p
我想说的是,在老大上kindergarten 前的两个月,我让孩子在家全天跟我,当然,看两个孩子,一开始会觉得不是很适应,但很快就好起来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

1 {2 u# M$ O- f1 W. _; e% ]* j* ?( H9 x7 b- \& c- z
你说得太好了,大把鲜花!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这个帖子的讨论部分相当精华,加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除了三思还是三思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支持LZ把孩子送回国的,估计都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一句话都是‘闲人’啊。
  V( Q6 n& x2 x, ], q: H1 w' V+ z! n% ~  s% k) d9 u" F$ {! @
我觉得若夫妇都工作,把孩子送回去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些父母是高知家庭的,就不要犹豫。很难想像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工作之余,还会有精力去照顾孩子,还不如送回国,让老人照顾,老人们也高兴,孩子也能学点知识。至于国内孩子的压力,其实一般都是来自家长的。俺的孩子们都是俺们的父母帮助带到2岁多,才接手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文化程度,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我们差异太大。若不然,俺们现在也过‘清闲’的日子。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常歌 于 2007-12-28 21:23 发表
. B4 O) G/ `0 G3 {9 [. C2 T不支持LZ把孩子送回国的,估计都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一句话都是‘闲人’啊。/ Z! j/ I( V& C% N$ C# o  p
3 z' Q6 k6 P8 k1 Z; x% ?
我觉得若夫妇都工作,把孩子送回去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些父母是高知家庭的,就不要犹豫。很难想像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工作之余,还 ...

) M; \, Z, T2 ?* o- v8 k, K5 m- W
: ~4 a; a: \/ r" V&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我们说什么,作出决定的终归还是他们自己。5 U( ?9 g$ m% Q5 L/ r. J$ Q! _4 l
  S) f- l% B9 {) i" D' J
BTW,我和LG都全职工作,也没有老人来帮忙,我们也没有选择把孩子送回去。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海鸥飞处 于 2007-12-28 21:42 发表
$ c1 @3 c2 \/ v
2 Z/ ^: ?- k" v. c/ d
' y  k& I. l; ^, I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我们说什么,作出决定的终归还是他们自己。6 f" B& H- w  K! a9 ]% U

+ A3 L- _) O+ n- CBTW,我和LG都全职工作,也没有老人来帮忙,我们也没有选择把孩子送回去。
. {( e; s7 h/ N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能做得到这样, 不奇怪的。若大于1,俺深表敬佩!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楼 的帖子

每家的情况不一样,根据情况来定。都说宝宝在父母身边最好,但是我也见过有个孩子在妈妈身边,很自私,孤僻,敏感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如花的太太也会跟两个儿子一起回国。只要夫妻双方能相互信任且耐得住,未必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心理伤害。我认为。0 |+ O1 u1 P. M! N
  a9 I( |* M8 [- y: H0 R
2:养孩子不是套公式。不同性格的孩子对离开父母这段时间的反映也各不相同。我见过几例被送回国的孩子,在经历过分别若干时间,感觉他们还是跟父母非常亲密。
0 b0 \7 W9 q7 @1 s3 J) j9 X0 A' D* N$ j% m' ~
3:各家情况各不相同,人生价值观点也各尽不同。有人认为既然选择做父母,就应该积极学习如何育儿含辛茹苦放弃很多。但是有人不太愿意生儿育女之后,就应该以孩子为生活重心,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这就跟一些人生好几个孩子,而一些人,譬如我,宁愿养狗都不愿意养孩子一样,大家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各不相同,何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呢?
鲜花(1535) 鸡蛋(28)
发表于 2007-12-29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7-12-29 01:35 发表 % w* w' e: \: `
1:如花的太太也会跟两个儿子一起回国。只要夫妻双方能相互信任且耐得住,未必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心理伤害。我认为。
& ^7 ~% ^- T9 c" `3 U& W. V( d  d! D. S9 l+ ]
2:养孩子不是套公式。不同性格的孩子对离开父母这段时间的反映也各不相同。我见过几例被送回国 ...
/ l- E+ g. I7 ]; O6 U' p
! ?: `" z5 i% n8 `0 S0 {
思考中~
鲜花(2253) 鸡蛋(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7-12-29 01:35 发表 / h- p7 `" F! F8 r3 a" _
1:如花的太太也会跟两个儿子一起回国。只要夫妻双方能相互信任且耐得住,未必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心理伤害。我认为。
/ o+ ?+ u8 [! p9 w1 _6 c# V
' R" i# V9 j. y* N* w' l2:养孩子不是套公式。不同性格的孩子对离开父母这段时间的反映也各不相同。我见过几例被送回国 ...

  b, d3 d- ?- a& u8 w) Z4 [7 ^7 M& b, P
谢谢!最近回国吗?
大型搬家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常歌 于 2007-12-28 21:23 发表
5 _/ Y8 i5 N+ n( w不支持LZ把孩子送回国的,估计都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一句话都是‘闲人’啊。/ s- j0 V1 ]% \" N. B
我觉得若夫妇都工作,把孩子送回去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些父母是高知家庭的,就不要犹豫。很难想像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工作之余,还 ...

8 D0 T, d9 J9 K8 ?9 {' A. `# q我不支持搂主送孩子回国,我家两人工作,我有两孩儿,年龄相差<2。# t! Y- Q! T5 v  r
我不认为家庭主妇是“闲人”,工作量并不比上班工作轻松。如果真的轻松的话,楼主夫人是否可以尝试“闲”一把?' Z" Z5 w- y% [! b  T
我的观点:孩子是我们生的,就该由我们来养;没有过不去的坎,nothing can compare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assignment 于 2007-12-29 00:38 发表 4 f/ `( d  H9 q
每家的情况不一样,根据情况来定。都说宝宝在父母身边最好,但是我也见过有个孩子在妈妈身边,很自私,孤僻,敏感的。
% X2 }( ~: c1 i, G: m
任何情况都有特例,我相信你说的特例是存在的,不过,从通例来说,反过来的情况更多些吧。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7-12-29 01:35 发表 1:如花的太太也会跟两个儿子一起回国。只要夫妻双方能相互信任且耐得住,未必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心理伤害。我认为。

& o5 B5 {5 v- z1 o' l0 V孩子妈妈一起回国,对孩子的伤害自然会减少很多,这一点我同意。不过,妻子见不到丈夫,孩子见不到爸爸,对于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4 w% l/ w; s( ^9 O* V% T" ^6 a. |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7-12-29 01:35 发表 2:养孩子不是套公式。不同性格的孩子对离开父母这段时间的反映也各不相同。我见过几例被送回国的孩子,在经历过分别若干时间,感觉他们还是跟父母非常亲密。

$ y2 G0 U$ O" h, e也许失去过更懂得更珍惜,不过如果有条件,我宁可选择不失去。' j' ]- B1 O! C* t3 H; q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7-12-29 01:35 发表 3:各家情况各不相同,人生价值观点也各尽不同。有人认为既然选择做父母,就应该积极学习如何育儿含辛茹苦放弃很多。但是有人不太愿意生儿育女之后,就应该以孩子为生活重心,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这就跟一些人生好几个孩子,而一些人,譬如我,宁愿养狗都不愿意养孩子一样,大家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各不相同,何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呢?。
% d  N) |7 \1 j6 z+ r
我能够理解您的选择,但如果选择了生育而不愿意养育的话,那么生育的目的何在呢?我不认为生了孩子就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是生活模式一定会改变,需要balance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改变,需要我们自己来平衡。
  C1 L* y+ N0 q- q  ?# a0 Q' G+ u; V  E+ Q1 W7 w; X; e; N2 p( A7 N* B
大家在这里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供楼主参考。本来就无所谓对错,也无法强加于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b_passenger 于 2007-12-29 09:24 发表
* p' K) x1 |& v# o) G& L
: Z( \1 T9 J4 L我不支持搂主送孩子回国,我家两人工作,我有两孩儿,年龄相差

4 {6 j6 I, `8 S5 z% d/ s/ y9 F" ~6 k( d; p& G; C
楼主是望子成龙的心情,你们都工作,实质上会有多少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养活孩子容易,想想我们国家奴村那些家庭的父母,我们都应该觉得惭愧。呵呵。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在这里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供楼主参考。本来就无所谓对错,也无法强加于人。

1 Y& y$ J" k7 }1 c( }, S3 d2 p同意,主意都是自己拿,别人也就是给个参考。
鲜花(1539)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海鸥飞处 于 2007-12-28 21:42 发表
% r: a* ]* Z2 v; Z- d0 H$ c; [  f3 m# h. w0 T
, M& u5 {! M4 u1 ]# r+ N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我们说什么,作出决定的终归还是他们自己。
  q9 E- d5 o$ w' O2 g8 w/ i0 K& u$ @5 Y' l, z# Q( f
BTW,我和LG都全职工作,也没有老人来帮忙,我们也没有选择把孩子送回去。
8 `/ B( H. p& y9 ]
' I$ [# @7 L. r

3 v2 O" O$ w3 c1 [! M- W那我也给个参考哈, 偶们也都全职工作, 带俩孩子. 老人没看过.) X8 U! c/ k3 Z: F5 M: J9 ~' f2 i

5 v' A5 V1 a2 _. p4 a+ n6 i[ 本帖最后由 老饿 于 2007-12-29 15:52 编辑 ]
鲜花(1539)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常歌 于 2007-12-29 09:51 发表 3 j+ o$ k4 Y3 I+ U! R

7 x* Q" [; [& R2 ~3 u/ q' F6 I# p7 g* u. I; J
楼主是望子成龙的心情,你们都工作,实质上会有多少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养活孩子容易,想想我们国家奴村那些家庭的父母,我们都应该觉得惭愧。呵呵。
2 N- T. X7 u* x9 ^  O; Y- B
$ N* ^! T+ h$ r4 [5 e6 R  n8 b% X

, H! S$ p( _3 u% R# k不禁想问个为什么?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常歌 于 2007-12-29 09:51 发表 " ], H: h; p& r* p1 P/ V
楼主是望子成龙的心情,你们都工作,实质上会有多少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养活孩子容易,想想我们国家奴村那些家庭的父母,我们都应该觉得惭愧。呵呵。
  m9 N! m8 H* B2 j7 d; n
这要看如何定义“望子成龙”了,各人理念不同。
! [+ l8 r6 Q6 O工作不过八小时而已,除此之外的时间自然是属于孩子和家庭的,这些时间“少乎哉,不少也”。
6 Q) S1 d7 i9 _: ~) M/ Z最后一段没有读懂,抱歉!
老柳教车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裙裾飘飘 于 2007-12-29 01:35 发表 % i. c. l# Q1 ^- G, e! a4 n
' g( m+ ^( ~- ~1 R/ F4 e
各家情况各不相同,人生价值观点也各尽不同。有人认为既然选择做父母,就应该积极学习如何育儿含辛茹苦放弃很多。但是有人不太愿意生儿育女之后,就应该以孩子为生活重心,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这就跟一些人生好几个孩子,而一些人,譬如我,宁愿养狗都不愿意养孩子一样,大家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各不相同,何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呢?

$ f) J' y% v3 Z+ n! I
2 B# C0 R& S. W) I5 P+ t既然选择做父母, 就要积极学习如何育儿, 这是绝对的, 在这点上我不会接受什么:"人生价值观不尽相同"的高调. 要体现不同, 在生之前去体现, 既然选择了生, 有胆生就要有胆教.6 C6 ^  c3 H! u* d; v
有了孩子的生活也不是只能在: "含辛茹苦放弃很多" 和 "以孩子为生活中心, 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两种情况中选一种,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从今往后, 无论做什么计划, 包括学习, 工作, 娱乐, 孩子都要成为被考虑的一个因素, 如果把孩子当作事业生活的绊脚石, 那真不如像你一样, 养养狗玩玩算了.
. V* m: A* J$ y4 A4 _/ A/ Y; H, V* z) A$ w7 c: F  E
具体到楼主的帖子, 就如我前面所说, 我不是反对把孩子送回国这个行为, 而是文中表达的育儿观点.
' a7 z! H/ E% F. a0 T6 `  t( Z1. 自己不是专业人士, 不知道怎么管教小孩, 孩子哭闹, 那是属于无组织, 无纪律, 需要管教.( B' |6 Q% }. J0 h4 e7 F
没有人是养小孩专业毕业的, 管教小孩是一个内容复杂, 丰富的领域, 也没有什么专业去学一学就能让你育儿无忧, 当父母的就是从开始跟孩子一起探索, 一起学习的. 把不是"专业人士" 作为不会管教的理由, 真的很可笑啊.
" N5 ?( i7 x1 d8 ~' x% \( D小孩哭闹, 不能简单定性为"无组织, 无纪律", 前面三思在另一贴已经分析了这是家里有了第二个孩子, 小孩子争夺父母宠爱的自然表现. 另外,  小孩有tantrum并不仅仅是由心理压力造成, 还因为大脑前庭还没有发育完善,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跟成人里有人有anger management的问题一样, 以前把这归结为性格问题, 现在知道是体质问题, 可以改善. 所以2.3岁的小孩哭闹再正常不过了, 要把它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 向有经验的父母请教, 去书本中寻找办法, 学会cope with it, 而不是当作一个问题, 缺点, 从而把孩子送到什么专门机构去解决, 纠正. . m1 e; q& D) ]+ h( f' |

5 v8 \  p2 h9 O( ~2. 2-3岁是学习的最佳年龄, 自己对幼教不感兴趣, 不能因为自己水平不行, 耽误孩子受专业教育的机会.' t# N. y0 C5 e: o- P
不知道楼主这个2-3岁是学习最佳年龄的观点从哪儿来的. 现代幼儿教育是个很发达的领域,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岁之前小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学习, 而是家人的关爱. 这个不仅仅是一种"观念", 而是实验得出得结果, 实验发现孤儿院长大的孩子, 大脑里会有发育不完善的部分, 因为小孩大脑的搭桥活动是直接由跟家人的互动, 关爱启动的, 缺乏爱和安全感, 大脑发育会减缓甚至停滞发育. 为了接受所谓"专业教育"而把孩子送到里父母万里之外, 实在本末倒置. + a4 J$ N4 J# ^! g5 C' N+ I2 L
3 ?+ e) m  ]# m" J1 w1 V
总之, 楼主的主贴并没有说什么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问题, 而是说对孩子的"管教"和"系统教育"无能为力, 目光长远的打算是应该把孩子送回国内的幼儿园, 不惜骨肉分离. 我说, 管教是不能指望别人的, 孩子就是一个模仿机器, 最好的管教是言传身教, 如果自己跟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不一致, 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是一套,回家是另一套,那什么管教都没有效率, 更何况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问题, 所以不管有没有兴趣, 是不是专业人士, 在育儿上投入些精力和时间, 都是应该的. 至于系统教育, 大可不必担心, 上小学之前什么都不学都不晚, 头七年就是将玩耍和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阶段, 会玩, 有想象力的孩子, 到了学习的年龄, 学什么都会快.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这种贴子都是挨砖头的。其实争论本身也没啥意思。就像外国人说俺们国家很富,也要看是说的那块地方。中国的教育也这样,同一城市,住不同的街区,或对门的邻居,对教育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 h/ R% m/ d3 i6 A( i9 b' v对幼儿园,比如说在上海吧,¥1500/月,就很不错了,若要再加一个量级,那应该很好了,肯定不是这地方的childcare能比的,孩子若能有这样好的教育为啥要放弃。$ M: I9 I" K& x$ O: p1 X; i* ^
在国内很多夫妇都上班,也能照顾孩子,在这里行也没啥。问题是,孩子在学校里所做的不是一回事,childcare就不讲了。说说小学,中国的老师很负责,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学校的领导,不负责都难, 而且竞争也激烈,很多关系户都等着这样的职位,孩子在学校能学到东西,孩子放学回家,只要检查作业就行了。 在这里,孩子回到家,没课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些啥,家长想教都没方向,当然你孩子的成绩单会让你感到很骄傲的,多少会让你的虚荣心得到些满足。  e/ j& z+ \3 ^% }- [7 p/ t
其实,加拿大这地方的教育也没有真正从她娘那学到一些精髓,感觉这里学校2,3年级的学生,才学会英国4-5岁孩子在nursary school干的事,多少有点汗颜。8 h4 G1 ]4 G- c
) y' W& s+ ?- ^) n1 o
[ 本帖最后由 常歌 于 2007-12-29 19:15 编辑 ]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竹帘儿说得好极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还是提醒LZ一句,以免误导,俺就不再参加这个你贴子的讨论了。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不管过的穷与富,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在一起,还是首要的。呵呵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30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帘儿 于:08 发表 3 s- R2 c1 U: N: \2 P

( Z" n, k; ]1 N, i8 z/ y& Q! P; A1 ?9 y2 m2 n- T+ a6 U+ X
既然选择做父母, 就要积极学习如何育儿, 这是绝对的, 在这点上我不会接受什么:"人生价值观不尽相同"的高调. 要体现不同, 在生之前去体现, 既然选择了生, 有胆生就要有胆教.
9 S; K! z+ Q  ]5 f有了孩子的生活也不是只能在: "含辛茹 ...
  W/ \) W2 i: `6 ]" q. ~1 \  ?
9 y+ g0 X3 O' M4 U" n- `' Y
你和三大妈的经验都是值得我敬佩的. 我自问不如. 你的观点意见仅仅依赖于你对楼主statement的理解加上assumption. general speaking, 我觉得也没有不对.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各人实际情况不尽相同, 每人做一个决定也只能是从本身条件下取优汰劣的结果. 别人无奈的决定在你眼里也很可能成为一个crazy的做法. 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best solution, 只有better solution. 如果真的想帮人, 不如给一些实际的经验做法或者帮忙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解决方法, 光是抛书包, 放空炮是于事无补的.
鲜花(2253) 鸡蛋(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best solution, 只有better solution
# ]8 I( `7 G+ }4 i/ j) J& n

2 w9 s: J. ?7 ~: v2 A( p确实是这样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2-30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lubalu 于 2007-12-30 00:23 发表
& y8 h7 o! [& f, I' \( x
/ M) V7 L2 k7 ^6 g. L' S
, G; F/ k2 g4 i你和三大妈的经验都是值得我敬佩的. 我自问不如. 你的观点意见仅仅依赖于你对楼主statement的理解加上assumption. general speaking, 我觉得也没有不对.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各人实际情况不尽相同, 每人做一个 ...
# @, J( Q: I5 |4 Q0 L8 ?
) _. a3 z  L1 T7 \8 v+ L
关键是,楼主认为送孩子回国接收系统教育是the best solution. 竹帘反驳的是这不是the best solution.
+ t: v% D1 A. `
% t. k. V5 y) Y# H6 h置于搬书包,飘飘和楼主的观点根本基于不学习,无知者无畏,只靠拍脑袋一句“我认为没有影响。”。试问:这么多科学研究证明有影响,怎么您说没影响就没影响了呢?! _( I' D3 T1 K' e: d/ q. c/ {
& [) U% w$ r* ]2 U1 S, z4 _
至于臆断,竹帘只是针对观点而谈,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臆断,倒是其他人臆断别人是家庭妇女,臆断楼主夫人是职业妇女。
, Y) @; ?% P7 |2 _1 A
6 O: F  G3 h5 v置于敬佩,其实太不用了,我本人(相信朱莲也是)非常享受现在的motherhood。我们应该得到的是羡慕,而不是敬佩。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2-3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signment 于 2007-12-29 00:38 发表 - G4 o$ a3 q: ?* W1 A5 I
每家的情况不一样,根据情况来定。都说宝宝在父母身边最好,但是我也见过有个孩子在妈妈身边,很自私,孤僻,敏感的。

2 D5 N8 X7 n0 s4 d% C6 g3 P* p2 b* Q) o6 C
如果父母是ignorant,或者negligent,甚至abusive, 那么这种情况必须另谈。否则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当然是和父母在一起了。 而楼主的观点是:宝宝回国参加幼儿园的系统教育,比和父母在一起更重要。我的反对是基于这个愚蠢之极的认识的。0 m# C  M/ g4 R8 V: n
5 V3 e4 h& {0 R: H
试问楼主,2,3的小孩的tantrum你都对付不了,要让别人管教去,那么孩子将来青春期反叛的时候,你怎么办呢?是不是要送管教所让警察叔叔管教去?
1 E8 p+ M# H1 ~. V7 k
, T& d+ ?# O# U( A1 Y[ 本帖最后由 三思 于 2007-12-30 10:31 编辑 ]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3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lubalu 于 2007-12-30 00:23 发表 ; e" Z( ~3 r& i; }
  m9 _8 F$ x4 j0 F3 E
: d* P3 `7 |# \6 Q- Y# e
你和三大妈的经验都是值得我敬佩的. 我自问不如. 你的观点意见仅仅依赖于你对楼主statement的理解加上assumption. general speaking, 我觉得也没有不对.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各人实际情况不尽相同, 每人做一个 ...

+ {+ n+ S4 z5 C3 c# ]/ |# ~对不起, 我不知道楼主这是求助贴, 他也没有寻求帮助和经验。 说实话, 第一感觉, 甚至像是个炫耀贴。
# D, @4 X0 a. k# @( H! M
& U8 V- C) D- ?: V如果本贴是个讨论贴, 我决不会粗口, 凭我跟楼主的交情我也一定会积极参与想办法, 怎么着也会从精神上积极支持。9 c$ x2 t$ S+ P  m5 c$ s. t
可惜楼主在这个话题上显得十分自负,很多人也在这儿跟他分享了经验和办法, 他鲜有回复, 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我的回复也就只能基于他主贴的 statement和我的 assumption了。
, U+ T7 O( [0 K1 D' y& W7 L7 p& H# z/ D- ]1 ]
另外什么叫放空炮? 对观念作评论就是"放空炮"? 行动就是受观念左右的。 一个是本, 一个是标, 孩子作为这些决定的承受者, 无论是来自标,本,都影响重大。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7-12-3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常歌 于 2007-12-29 19:11 发表 9 i' @7 y! z/ T1 s3 h8 e
回这种贴子都是挨砖头的。其实争论本身也没啥意思。就像外国人说俺们国家很富,也要看是说的那块地方。中国的教育也这样,同一城市,住不同的街区,或对门的邻居,对教育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 Y0 t: ^5 z  V! r" |( z& m对幼儿园,比如说在上海 ...
% `- f% q1 ?- x6 l( P/ J
6 g; ~; B4 k8 J# D, ]$ b
常歌同学,我和你的育儿观点完全不同,我和你分享一下,请不要视为攻击。
' |/ p1 \' @' P7 m( T9 v( O6 E  K" v- L3 N* v9 m) ^
我们从小在填鸭式教育下长大的,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也对让孩子玩而不学而报以怀疑。但是在我家的实践中,是完全成功的。虽然我是一个家庭妇女,但是我可以说很少给孩子们上课。我们的态度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自发探索,我们父母做到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保证提供帮助。我儿子从小就跟playschool老师说:我的工作就是玩!我说几个例子5 g$ H, F& z" ?! @
2 r8 o' u% {6 B" q
我大儿子在幼儿园时期,已经可以阅读少儿百科全书了。我对此的辅导实在是太少了。事实上,头半学期的幼儿园我都没有送他去。我家里有很多字母的游戏,他喜欢,后来我发现他对发音规则有兴趣,就自己做了小卡片,教他发音规则,总共也就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又让他自己探索了。但是我们会经常夸他,他的兴趣就更大了,现在他上一年级,学校说他的阅读是二年级的水平。这里面我做到的只是,允许他自发探索,我只是提供帮助和指引。* Z4 W$ i0 v8 F) O6 U

4 L- t2 ~5 y# s5 I7 P5 h3 R8 ?我大儿子还特别喜欢做手工,常常是一样东西反复做很多很多很多遍,除非他要求我帮助,我通常就任由他自己玩。有一次他做出来一个藏宝箱,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个三维的藏宝箱,是他在一张纸上裁减而来的。这说明他自己掌握了空间思维。
! u" J) o7 w: ?( S" x/ z* p' x7 p$ U: F4 u
我们父母还应该辅导孩子什么?我认识主体是育人和个性,父母有太多人生经验,可以深入浅出的传授孩子的东西。前几天我借来了少儿版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大儿子一起读。读过之后我问他怎么想?问他觉得他们应该自杀吗?我们在里面分享了很多人生的看法。最后引导出一个结论:他们非常珍视爱情,这是非常好的。但是他们不应该自杀,因为生活里还有很多值得活下去的东西。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有时候年轻人的爱是愚蠢的。我特别享受和孩子分享价值观的过程。我觉得当父母的乐趣也是与此,你在培养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 M/ m0 i2 i& X) j7 F  N( T
' \  u4 h7 ~, F! Q
越说越远,就算我吹吹牛吧!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3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思、竹帘儿,说得好极了!花大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4 10:56 , Processed in 0.256569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