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 鸡蛋( 0)
|
· 1.兩種預測趨勢潮流的態度
0 a, k0 ?+ ?7 u/ ?( p- @- g8 J8 [/ O5 C! A) m
: {% c; Z0 h4 r5 t( b
7 [* b8 ]7 r* t 先不論任何宗教的影響,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時間時的心情,常是恐懼與希望相伴的:未來,充滿了可能性,但是因為是未知的﹑無從控制的,它也令我們感到恐懼不安。# U9 }( V7 q2 F. }$ Y( M
1 M3 ]) W; I/ x) h F ; b5 c- D/ e' i1 j5 i
) Y$ n- `7 E4 e* c0 n; L( H
要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此時,我們可能比祖先們更強烈地感受到這種矛盾的心情:人類還未像現在那樣地掌握了那麼多的科學知識,那麼深入生命的奧祕,有無數的可能性擺在我們面前;但另一方面,人類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那樣地擁有那麼大的,摧毀大地的能力。而經濟不平等的問題﹑社會與心理問題﹑戰爭的威脅等,暴露了人極軟弱而無力的一面。新的世紀將是怎樣的一個世紀?我們無從知道。有些未來學家樂觀地預測一個美麗新世界的來臨,銳地批判全球化趨勢的人,卻悲觀地預言,我們留給子孫的,將是一個我們自己不願意居住其間的世界。
1 L) x, P! p9 R. `' c( V+ ~
+ k3 m b5 b$ p6 m* b' k4 I 5 E8 |; U$ M( v
5 G2 R% Z) ] R" e6 M 在基督教的終末論的發展中,對未來興奮的期待與恐懼,也是不斷交互出現。事實上,如果對未來只有充滿憧憬與期待,可能是虛幻不實的。一些希伯來的先知,在以色列即將被強鄰亞述吞併之際,也曾樂觀地告訴人民:情勢不會惡化到毀滅的地步,神會保護祂的百姓,社會將有平安。但是他們所宣告的希望,被歷史證實是虛幻的安慰。以色列國真的滅亡了,人民流亡異鄉,他們必須面對另一種未來。另一些先知,整天呼喚人要悔改,行公義的路的先知,在一個朝代要結束之際,顯得很討人厭,他們不講希望的信息,而是告訴人們,因為社會不公義,經濟不公平,未來會有懲罰,會有痛苦與滅亡。但是他們確實有察覺歷史的潮流。他們所看到的未來,雖令人害怕,在歷史上看來,卻是比較正確的。- D. Z5 \2 A, r+ Z
$ Z$ n; X# n. u' u* c. W! I+ o' q
/ R4 K6 V f. j* i! p' K# L$ i# h* b
' n2 a; v2 W8 ]5 {, P E% Y
這兩種對未來的看法,各自影響著對人對在「現在」的時間中的責任感與行動力,對人有著奧妙複雜的機制。 i* c7 R; t/ L5 V5 l
, ~( ` Q4 Z' \( a, N: e : j! B) `0 ]9 d8 l9 c& U
+ i4 l) H9 l2 u9 K. r
· 2.在時間之外的全新開始; S, y, R4 @2 q& P- @- [* P: E4 K" |
9 k; {! L u6 _) G/ | * f% m) b7 D1 w7 H. \+ m
8 T3 K6 O }2 C! o+ T' U6 R) i7 G但是,如果眼光銳利的先知只有停留在宣揚審判﹑刑罰的信息,他們也只有看到未來的一部份而已。希伯來聖經(舊約)當中的先知書,在令人害怕的信息之後,總是會再出現另一個層次的,希望的信息,比如說以賽亞書當中,關於「耶和華的日子」的記載,是新約啟示錄重要的根據:5 ^& v3 i' W* a, J/ c, a
3 q% B. z( q9 m `8 M' o" c , I5 s+ k; Q& V" b* u7 m
" i: s; @, E5 Z# [* f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紀念,也不再追想。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是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
M3 A9 Z# m4 u& j7 [- e" J3 U1 p" F" T7 r2 Z4 k; U
4 P: x+ z! {0 Z* E. O# D7 v
% `. \! q6 v2 t7 l: m, A; d 「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他們尚未求告我,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1 }- h" Q) Z2 s5 p( f
# ?) @3 _2 y6 @' \' u2 D
" O. D. k6 q/ d! s i' s2 a: ?: T7 h: E5 G
「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像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我耶和華說的。」(以賽亞書65章17節ff)
, O7 | m4 u, P- O1 e/ s5 ]3 J0 E( h
6 m& o/ L, T$ |3 n( Y % M' a' U6 `9 W
7 |! E3 \2 W, Z% P! G
這個異象,是完全超出潮流趨勢的徹底轉變,是神的力量干涉歷史,讓歷史重新開始的景象。它發生在一個全新的空間與時間,人的生命形態改變了,社會關係由互相掠奪變成在富庶中和平相處,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緊密,而大自然也跟著變平和﹑與人親近。這些美好的變化,是基督教的終末論的盼望的中心。
. A) o7 ^$ I% ^( G. b& J- e7 l* g, ?9 V# c5 n) l) s1 `1 T( C2 y
+ Y1 G/ J5 `4 u9 P9 G% z% p
: Q) H, `- a" D9 F9 \ 但是,這是一個靠人自己的力量無法達到的未來。這樣的生命情境「臨到」世界,而不是這個世界向著它發展。在基督教的信仰中,這樣的未來,是神送給人類的禮物,不是人自己去贏來的祝福。人們再努力,最多也只能達成「上帝國」在地上的一個映像而已。* v/ _2 {2 d& ^7 [$ L1 j
$ D+ Y$ y8 m4 F9 k( O3 [$ r
# G' {8 K& Y" C4 a5 J! p+ T4 d
& K- I j, E& {, J2 y3 ?. Q% o9 }$ b
· 3.上帝國來臨前的陣痛7 \! t3 R @' S5 x, Q; c
' Y( R o+ O) G/ ` Q- B6 A, p1 ? 8 q& |( `2 E% X9 }
* E" s- S& e5 q4 j
「上帝國」臨到歷史,而不是歷史朝著「上帝國」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能做的,實在有限。因此,也難怪自中古時期以來,許多信仰者的注意力不再放在上帝國的異象與希望,而花很多力氣在思索如何逃避在這個上帝國臨到之前的「最後審判」的忿怒。因為,人世間的現狀,離上帝國似乎很遠,離世界歷史的終局比較近。8 P, S! N6 P# f. o4 l6 ~7 [5 C
. h& T8 T4 F% a- h' u: C! X9 ?
$ x, |7 i( |( X( H! T0 r- n9 [& O
1 j, Z2 n' d6 L0 K
在中古時期,出現了有名的經文詩「震怒的日子」(Dies irae, dies illa),成為葬禮的安魂彌撒最吃重的一段,這部詩歌描寫著「最後審判」的來臨,無人能夠脫逃,只能仰仗神的慈悲憐憫,使人最後得到安息與祝福。人們生活的艱困﹑政治的不安﹑大自然的難馴,確實容易讓人感受到毀滅的腳步近靠,讓人對未來充滿不安。
( z9 Z! \% _0 O1 Y
/ U0 B- ?5 ` |, ^# h; _% v 4 e" ]$ K" W- n. ~
$ a* O( q R1 A7 E1 s 未來是毀滅與希望交纏的。在新約聖經中,對終末的來臨,一方面充滿了興奮的期待,一方面也不逃避終末來臨之前的「陣痛」。在一個新的時代要開始之前,是騷亂不安,義人受苦的時期。耶穌所宣揚的「福音」的內容,可以說是針對這一個「陣痛」的時期的信息:「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第一章15節)他指出悔改之路,要人以嚴格的倫理生活與儆醒的愛心,來預備上帝國的來臨,這是在時間末尾的陣痛中,人可以做到的事。
8 c! y9 P* Z7 c0 X. ~! Q- o: N* c. _# D! t0 r+ F
- T7 v7 y! N+ o( ^0 G {
, m, a: i. d7 H2 G, g, C6 h! G· 4.個人的終末0 ~2 ?& Q2 L# z" N4 L! L: Q% T
+ p; e6 l# j, T2 K2 j
" j$ L, _ y5 d( f, |( g" m6 S9 c u/ \ K' a& j% F7 g
對未來一方面恐懼,一方面興奮等待的心情,在個人的生命史中最顯著的,就是對死亡,或是對面對死後世界的複雜心情。許多人所關心的時間終末,是他們自己生命的終末。既然基督教對世界歷史的看法,永恆是在歷史結束後,對個人生命的看法,也同樣是:在生命之終,人會以另一種存有的方式,在永恆中活著。
& s' _9 d% S w) m) j3 ]5 S5 E* a% E# T% Y
# f0 y9 ^$ L$ ?7 ^; s+ n
% X; G7 f4 V( r9 M
世界的終末對很多人來說,遙遠而事不關己,個人的生命之終,卻是每個人要面對的。中古時期,針對個人的對自己生命終末關懷,教會發展出非常複雜的「煉獄說」--每個人在死後都要到煉獄中接受陶鍊,等待最後審判的來臨,這種說法,其實並不符合聖經中所強調的希望與救贖,而是帶著很重的民間信仰的味道。「煉獄說」帶來極多恐懼與不安,又給教會極大的權威,因為「贖罪」一定要通過教會,要通過對神職人員的告解,以及補贖的行為。對煉獄的恐懼與對天堂的渴求,激發許多人的苦修心願,也激發許多人捐錢捐地給教會,使教會在經濟力與社會力上的發展潛力雄厚。
9 A/ M3 V* z; q6 L6 B+ ~6 Z3 P: ~* u- i) `9 G
% T6 x! w. v8 N7 @8 T& q7 }) m$ {8 s" S- S2 ~
這種帶著恐嚇意味的終末論,在十六世紀,世界進入「現代」之後,受到許多的挑戰與批評。宗教改革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要將人由這種充滿恐懼的信仰中解救出來,成為一個為自己負責的,自由的基督徒。
) }8 Q0 G& L; c8 O' e2 b( q2 ^# U- M+ }( i
& f) P5 P& r' o8 t2 Y# ~/ ]
$ b; C7 E; }0 c% b5 ? 在基督新教的教義裡,沒有「煉獄」,沒有在世間代理上帝的機構,每個人在生命之終,直接面對上帝,就像使徒保羅所寫的情境:「我們現在如對鏡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 |( p" g) q l" h: ~
2 t# }4 g% f2 Q" E
$ b( z& n8 r7 [* U
0 S- i& k, [% C6 Z# K1 r
在這段經文當中所傳達的,個人的終末,乃是與上帝直接面對面的時刻,自我完全暴露在真理之前,與真理之間不再有任何間隔,這個時刻,是同時充滿喜悅與顫慄的。世界的終末,其實也是一樣。: S* a; D( g/ }/ G
( g0 g" |1 U0 h
6 H4 q7 k y; F+ Y3 p( m6 |4 G4 v
+ g7 p9 `" ~3 v; u引自: http://blog.roodo.com/karlatheo/archives/5643815.html + f( @% Q- r5 ~" [4 l
8 z/ `3 F! \9 }0 K- b5 A/ ]8 B
3 M8 [: E1 H" C3 J* k3 m6 o6 X/ g7 E0 [
****************************2 U; U+ x1 @. z8 c6 |, u- M
& @/ ^" z( b3 x9 F- M
' q7 B D$ B0 p a5 ]
/ z4 v$ z( ]3 h 末世論是對未來肯定之重要基礎,沒有此肯定基督徒信仰就和一般勸化宗教一樣無能力與意義了,所以基督徒要有明確之未來觀。
% s2 Z8 y/ @" l+ l7 J( D
8 R( B4 ?! R- T) C
+ M8 i- H N% T' ]) p& Z6 Y
. J8 A5 s: b* u( h- I! S% f/ @ z $ m! c+ S4 D0 D! ~9 A8 x
0 k' r0 k! n8 o/ f$ \6 c
' U4 ?/ d5 u9 ?( H& b
& x; e7 |; k; B
9 f- l. S; j3 d) w3 ]( ]& t1 M& D2 w& @7 s$ ~8 @
** 相關閱讀:末世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