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12月3日晚,北京保利首次推出的“乾隆帝的文化大业”专场意义特殊,记录苏州城市风貌的设色绢本《高宗(乾隆)八十万寿庆典图》卷以322万元成交。《高宗(乾隆)八十万寿庆典图》 详细描绘了乾隆帝八十岁诞辰,普天同庆下苏州城内的盛况。这幅图不仅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认识当时社会面貌的重大历史价值,极其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苏州城的盛况情景,值得世人珍藏。2 p+ H+ Z, v4 o6 a! n
在清朝被定为三大节之一的万寿庆典活动始于清康熙年间,清朝规定皇太后诞辰为“圣寿节”,皇帝诞辰为“万寿节”。康熙年间设立南府,隶属于“内务府”。乾隆时期南府设大总管一名,下设内学、外学、中和乐、钱粮处……大差处等职务。其中大差处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太后、皇帝万寿庆典事务的机构。每逢万寿庆典,全国欢庆,城内外布置得金碧辉煌,“万寿筵宴”、“仪奏乐行庆贺”、“九九大庆戏曲”等将万寿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 R0 M! G2 y- f1 i- ^ 保利2013秋拍亮相的《高宗(乾隆)八十万寿庆典图》卷(见上图),则是由清乾隆时期宫廷佚名画家精心绘制的一幅清代宫廷绘画纪实性作品的典范,融建筑、服饰、戏曲、地理、艺术等文化为一体,详细描绘了乾隆帝八十岁诞辰,普天同庆下苏州城内的盛况。而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的生辰是农历八月十三,在乾隆皇帝这一朝应颇为隆重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不仅要过普天同庆的中秋佳节,还要举行“万寿庆典”,从图中所描绘的中秋月饼店不难看出,此卷取材于中秋节前后。纵观此卷,高39厘米,长304厘米,工笔绘就。卷尾左下角有二枚收藏印,“俊英”、“顾鹤琴印”。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卷,工笔设色,该画卷被刊入《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记录了康熙皇帝六十岁“万寿庆典”的盛况。与此《高宗(乾隆)八十万寿庆典图》卷题材相同,皆为珍品。
9 j' D$ Y m7 w: Q+ D" Q 此卷开首,街巷前的门牌上有小楷题字“拾全街”(十全街),十全街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长1800米。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宋时因有十口井而得名“十泉”。《沧浪十八景图咏》记载:“乾隆南巡,驻跸织造府,又尝自葑门登岸,鸣驺开通,按辔徐行,百姓欢呼。天颜喜悦,大吏以为盛事,因皇上自号十全老人,遂改十泉为十全。”乾隆生卒年即1711—1799年,而十全老人乃是乾隆晚年总结一生自封的称号。南巡最后一次即第六次巡幸江南,按史料记载是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73岁时。图中十全街的定名由乾隆称号而来,万寿庆典活动是每十年一次,离此最近的一次庆典即乾隆八十岁诞辰,由此推断此卷应为乾隆八十岁万寿庆典时之作。画面上粮食、油酒、钱庄、月饼店等等各式各样的商铺林立,可见当时苏州城市井贸易极其繁荣。如今历经风雨沧桑,苏州古城仍保留着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的格局,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 \3 Q& O# K8 P9 A* G 手卷中段,为此作最为精彩的部分。金银宫阙,张设灯彩,天街广阔,铺锦为屋,剪彩为花,不可名状;南腔北调,填街溢巷,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方惊,右则复眩,游者如入蓬莱仙岛,在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也;人们蜂攒蚁聚在三层戏台下观看《九九大庆戏》。清代宫廷演戏是历代宫廷演戏的高潮,清代诸帝,无不嗜好戏曲,而清代宫廷演戏又以乾隆和光绪两朝为最盛,万寿节自康熙始,每年都按例上演《九九大庆》承应戏,乾隆年间对于宫廷戏剧的要求,多效法康熙,但规模更大。由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戏剧空前繁荣,达到了满人入关后第一个鼎盛时期。乾隆皇帝根据其本人意愿的授意,加上词臣对宫中戏剧进行全面改造,编撰出符合宫廷需要的宫廷化皇家气派的剧目。宗室昭楗的《啸亭杂录续录》卷一,详细地记述了张文敏等词臣编撰《九九大庆》的情况:“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照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各节皆相时奏演。”“万寿令节前后,奏演群仙神道添筹锡禧,以及黄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谓之‘九九大庆’”。
( o. {2 w: n0 Q& Y5 Z 《九九大庆》主要演神道等形式的祝寿之剧,题材是以神仙鬼怪的戏占绝大部分,其场面很宏大,多是为感谢皇恩、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如《群仙祝寿》《芝眉介寿》《升平宝筏》《蟠桃上寿》《庆寿万年》等等。此卷戏台上“众仙”手捧灵芝、如意,导引着童子手捧宝瓶,云众扮仙猴分别手捧硕大无比的寿桃为皇帝恭祝。台皆以细笔精勾寿桃、仙鹤、灵芝等花样,取其谐音“福”、“禄”、“寿”等寓意。画中动静结合,主题鲜明。无数臣民都穿着礼服,喜庆皇帝生辰。
: ~5 k* t+ _5 x3 K3 ~7 ^ 此外,根据剧本的需要,万寿戏还要在三层大戏台上进行演出。总之,就为了突出一个喜庆热闹。即舞台规模之大,服装道具之考究,演出场面之浩大,可称全国之最。据《高宗纯皇帝八旬万寿庆典》等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和珅总管这件事,他命令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要进献。”史料记载这场盛大寿典的花费,总计为1144297.5两白银。就其服装而言,据道光二年(1822年)南府总管李禄喜等人点查宫内和圆明园内行头,并开列了清单,其中,服装总数多达4万余件。
9 n" b, s4 B: E& [% f 图卷后半段亦十分精彩,图中街头牌坊有“普天同庆”四字,以及万寿宫门牌“天颜咫尺”字样。现万寿宫门牌楼依然保存完好,位于民治路15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依稀可见,乾隆年间门牌楼的气象。牌楼后宫墙上有小楷题字“竹堂寺,寝宫前恭祝万寿”。“竹堂寺”是万寿宫前身,最初为南宋抗金名将杨存中的别墅。元末为苏州首富陆志宁的寓馆,后舍宅为庵,号大林庵。明洪武年间重建,当朝赐额“正觉寺”。因寺内遍植绿竹,故别称“竹堂寺”。在明代竹堂寺经常会有文人学士再此聚会吟诗,唐寅画《达摩像》、文徵明画《寒林图》、沈周的《竹堂寺探梅图》、王世贞《吴郡正觉禅寺重修大雄宝殿疏》和《文待诏修竹堂寺募缘疏跋》 等名迹佳作都是在竹堂寺创作而出的。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江苏巡抚吴存礼在竹堂寺基上创建万寿宫。竹堂寺仅存东西两院,后来分成东、西两寺,东竹堂寺在今凤凰街北段一带,西竹堂寺在今公园路一带。抗战前后,西竹堂寺渐渐败落为客僧聚居之地。东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改为尼庵,后改为民宅。曾经历过无数风雅的竹堂寺最终走向了历史的深处。
9 c0 m- B( _, z6 a1 M 画卷远处,是苏州最具特色的双塔,现今位于定慧寺巷内。塔系唐代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创建,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称为“姑嫂塔”。千余年来仅多次修理塔刹相轮,结构式样保持不变。塔的外壁虽为八角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实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物例证。0 K3 K* T4 b& b! n- p6 |
全卷所绘宅第云连,酒馆茶肆,鳞次栉比,街道交错,结撰楼阁,蜂攒蚁聚,百货竞存,流光溢彩。在纪实性写作的手法基础上,采用了工整细致、一丝不苟的工笔写实画风,城墙街道、民居野村、杂耍伎艺、服饰案椅等等,都表现得具体入微、真实准确。画卷气势宏大、场面繁杂、情景生动、意趣盎然,展示出乾隆时期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景象,从而使观者对乾隆政治才能的敬佩和崇敬之意油然而生,而这正是创作这类纪实历史画的最终目的。
! m7 M9 Y& q5 J& t5 z3 D/ j, B* u □兆 易 任 星7 j9 i2 t0 t% g5 W, F X. p2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