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5|回复: 3

印象派(转帖)

[复制链接]
鲜花(1624) 鸡蛋(0)
发表于 2014-2-1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北上太子 于 2014-2-10 21:42 编辑
) T( e6 v6 d) z! R1 V
" `- K( I- r9 u% ?* t! ^1 {) ~印象派
6 y" m( ]! L5 @2 f3 Y2 u4 \/ O* E# n, G: g( S4 p, F# p" h5 P3 ~
$ P$ Z* {+ z0 P6 [1 y2 }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
% R7 x) E! I) ?) f9 |' }目录1 B$ M% H) Q- k( f& i! u
1印象派简介
" V9 l1 {+ Q7 P  C3 W1 Q' i▪ 来源, S+ d3 G! D. q8 i0 b
▪ 发展
5 K8 K6 s- X! k6 {; F- x$ d▪ 鼎盛  `, V$ ?0 L5 z% n8 z) f) {4 g8 @1 J
▪ 小结
% Q4 m3 S( _  E& l2风格特点
- P8 g/ r7 O% }▪ 创作方法
1 m- w1 M. S9 f- z* J5 b1 b, ^▪ 艺术观点上# X8 t+ `$ o& c
3重要地位) k' K2 s+ h3 T+ A2 z
▪ 代表人物
# s, j8 E1 @" G▪ 代表作品1 Y* U. \6 T! j( o
▪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
8 A4 ^# S2 y& Y4印象派音乐! A. m; `& d! _9 J- d" u: D5 n
▪ 表现手法
$ c: i, A: z1 M% }▪ 代表人物1 H5 C5 z& m. T1 I8 U
5印象派文学
5 {2 @' w" k7 p8 k+ p3 U$ l▪ 龚古尔兄弟, J& W" h! \! S; Y
▪ 印象主义诗派
( s6 Z) w* \1 H6印象主义批评, N- C3 D' `8 L) x/ Y: x* E4 r8 p
7印象派摄影
5 `3 j9 G& F1 S! C% x3 g1 _' J) I
  c' w. p6 n; E! L- S" r/ u1印象派简介
$ D" V" E* n5 O$ N. E
  V9 W' o% c; u; T  x& z,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1]
, n- K: \8 A; V  k/ j- R发展
" {- Z9 x( z/ N8 P) T0 p+ I# J( w4 Y: N$ N' N* D2 Q6 j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 Q% p" {& ~$ R1 Y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2 ]+ B; ~. j2 b鼎盛
9 H2 W4 T9 _# p' I
% D3 v+ Z: U8 ]& h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 `+ z' I6 i: \*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L9 r1 u, M! M( a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2]- v; @8 b  w9 C3 Y' s
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7 a: v, I" N9 `6 V$ T! a3 m1 ?2 g
这些画家们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联手举办了“官方沙龙”落选作品展,逐渐的社会对他们的风格也有所认同。" c+ t, p8 H9 U( m
小结
) h2 J( ]  b! E0 V* e: R8 O* G
1 i3 x7 Q4 x: ?, T( s总之,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M' Z! J- m( S# k3 ~- t
2风格特点
$ Q, W7 S9 Q1 v+ j; L编辑
! O' g' i* F$ H" i) B5 h+ R" z, H% H! [; C6 C& v! A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8 [! U3 F+ s8 S' T) F1 q/ p7 g
印象派作品8 O5 R3 k/ u# F, _& K  p# q& J
印象派作品
: Z4 ^; c0 I7 y# F# x) F3 K3 [8 G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4 a2 E9 u7 x7 ?& G
创作方法( D4 j3 [9 v. ~/ n) o

' T7 D& q& o# k. [8 d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0 j) z6 ]3 S: X5 D& n. c; M艺术观点上, I/ N2 e/ G& E# g+ T

/ R9 J2 ]; F3 E  B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
6 _0 S+ }  A( S# k% f; q《草垛》莫奈* j# a' \# @: f( l- {
《草垛》莫奈[3]
1 J# e. R2 P! l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 Z6 |( O- t1 ~  x* n4 F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c. {8 x5 L0 C: Z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运应而生。[4]
. \8 {- L# N; `3重要地位
. ^: u) c4 B8 j5 H  t编辑1 Z. _$ f& L( w" }5 e* \3 ?% n

) j5 I" \. W& C0 L1 _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 V/ r/ |. ?" U# F& k
《花园小路》鲁弗申
# }/ J. S0 c! m' x" B3 q6 X1 L《花园小路》鲁弗申[5]7 D* }. I& ^0 j: R; z9 v1 k
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 F+ U5 N4 B* z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 r- o; d( N, X9 P$ o代表人物& K4 E% Y- [2 ~! P) ]# J
" k  T/ d/ b) N/ `. e+ T$ l4 b! F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梵高 、6 w2 c" B. ?7 N0 o" r1 @/ ]! @3 m
《风雨将至》康斯坦·特罗容
  ?4 J8 }/ k# [7 U《风雨将至》康斯坦·特罗容[6]! `/ T( q5 n4 r8 ?3 d
高更、西斯莱、德加、科罗、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宝。
! ^$ E1 E6 z8 Z" F2 H) z代表作品
& b/ l+ [& x; k9 V, O. ]2 a* G6 }) c. Z/ ]" v" h" k
马奈-- 《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r$ K* q3 X0 m8 y. {) D
莫奈-- 《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
& `; C1 C8 s: g) q雷诺阿-- 《红磨坊的舞会》
  @. |& C9 [2 L( m梵高-- 《向日葵》《星月夜》《鸢尾花》- ~4 i# u" s  K6 }. B
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静物苹果篮子》
8 P+ d. ]' c! i- B3 T  h! q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 Y- q5 ~! a0 w, [-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
7 T  h7 ~1 H* R& d, O: _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洪水泛滥中的小舟》[7]7 s5 F- X: M! @% J  x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8 b# N4 u! ?6 v* k7 z- M% |

: U% E! c& Z' {. O) j# K8 D/ g" q1 ?2004年10月10日至11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是法国文化年的开场大戏。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法兰西共和国文化通讯部主办,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奥赛博物馆承办。展览在北京结束后将去上海美术馆和香港艺术馆继续展出。
! P2 D- v8 G8 }$ v: O4印象派音乐
5 R8 q6 K* j7 y& f! o编辑0 ^) J; U2 Q- y, D
  a( e9 k2 L& W
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音乐”加以赞扬。以后此词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并不再带有贬意。
. f! Z  ?' u+ f3 s! f4 j. n' x/ f( |表现手法  s% H& ~; E4 n2 G1 v6 _2 A. ~- H

$ e  Y. }5 a6 E' c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也吸取了东方音乐的养料。其艺术表现手法有:& X9 w) f8 y) e9 {
①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 z% y; q) h" H+ n0 j②在节奏上喜欢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P6 X4 A5 u9 Y9 G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e7 M3 @% G# e; I% t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 n- L% L( k) |9 _$ v0 m2 b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Z2 H- r, p1 R: B* O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8 V- ^( Z$ s# b0 |& S2 ?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5 G& C% o: [3 n2 J. V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
. w: A8 M/ \- k* f代表人物, ^3 p5 r: v2 e
& B  f( A9 m# m% z8 N$ X
德彪西* ]) `8 A& {! [4 X  I6 n; X
世人总是称德彪西为印象派作曲家,但是他本人对此说法却非常愤怒,事实上印象派的诗人(像是马拉美、魏伦、梅特林克等)对德彪西的意义远比印象派的绘画要来得大。1 _5 H1 B# u, X' A: g. ?! f7 p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影感觉,而德彪西就像这些画家一样,他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而且要用最经济的方式把某个念头的正确本质凝塑下来。
! ^5 q# D! S1 C3 I1 H. U德彪西可说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创新和声与旋律,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虽然他的作品还存在著调性,但是几乎已经濒临溃散的地步。经过德彪西创新之后,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改革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W0 Z' X# _7 {0 ?, O
德彪西的乐曲几乎都有标题,但并不表示他有意创作标题音乐,他从不说故事的,宁可给听众一个印象,他的音乐只是暗示人们某种意象,而不明白的指出。德彪西曾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 U# `  A; {  U8 H# N/ H' W
德彪西早年相当崇拜华格纳,但在萨替的影响下这股狂热很快就消逝,他自称为“法兰西作曲家”,意义在表达反华格纳立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更进一步表明反德意志。他将法国固有的清新可爱、高贵典雅与德意志的冗长繁琐、厚重笨拙相比较,他认为:法国子民将精致与色彩视为掌上明珠,所以法国音乐家若以堆砌响度为能事就不是法兰西风格了。
3 {3 }8 p" H* u* a: T& Z! S2 ?: B1 C% X拉威尔* W! B3 v  ~6 b* V4 e: n3 H
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他既是乐曲形式的大师,又赋予音乐丰富的色彩,另外他严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戒律,而以独创的手法运用这些传统戒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对于音乐的描述性,他主张不注重事物的外部,而是关注事物的本质和浓郁的色彩,并认为真正的诗不能是长篇大论,而是在于真正的感情。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芭蕾舞剧《鹅妈妈》,小提琴曲《茨冈》和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另外,他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独奏曲《图画展览会》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使得此曲广为流传。作品:波莱罗舞曲、茨冈、 《达芙妮与克罗埃》组曲。% \+ ]8 S! @8 Z( \  [. D! f  i# i. w
5印象派文学! T& q# B: _( g
编辑
( K1 P& D# v* r- f' T1 u+ J1 G" o6 D5 r, |  u
文学史家认为印象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文学 ,但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表现如何 ,哪些作家和诗人属于印象主义,却众说不一。能够确定的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一些文学家的确 有类似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那种创作方法,即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由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质,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者更注意这种瞬间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感情状态。他们与绘画和音乐中的印象主义者相同,也反对对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或理性的提炼加工,于是他们本人也成了传达外界刺激与本能反应之间的中介。- B- n& R9 [) x6 V5 s) {) k
印象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类通之处,它们都是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但两者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印象主义反对使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而倾向于感觉的描述。通常被认为象征主义的某些诗人,实际上更倾向于印象主义,例如象征主义领袖之一保尔·魏尔兰的《诗艺》一诗,与其说是在谈象征主义,不如说是一篇印象主义宣言。" @$ H" }) v# C
龚古尔兄弟" G; L8 B4 b' Z

8 R% _9 B1 m8 s! c6 M法国文学史家把龚古尔兄弟作为印象主义小说的代表 ,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法国诗人、小说家皮埃尔·洛蒂,他的某些诗歌的确如印象派画家那样在“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但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20世纪法国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义的严重影响,某些小说中只剩下感觉印象的朦胧的追求。  {  j2 T" J' {! s% [+ O
英国19世纪末的王尔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义的倾向比较明显。1912~1918年在伦敦的一部分英美诗人组成的意象诗派,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感觉印象的描绘,但他们自称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们认为形象的模糊与不明确是浪漫主义的余风,因而全力加以攻击。但理论上的分歧在创作实践上有时却很难觉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国诗人艾·洛威尔、希·杜利特尔、约翰·高尔德·弗莱彻等人的许多作品与印象主义的诗无分彼此。4 G; g1 v2 b" Y
印象主义诗派
9 |# ~2 o9 S; A, i; ^% X. T
" _8 [3 w* `" U- o+ ?/ B在德国文学中情况也相似,文学史家无法确认界线分明的印象主义流派。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为首,包括理查·戴默尔、古斯塔夫·法尔克等人,被认为是德国印象主义倾向最明显的诗派,但他们强调如实记录事物给诗人的感觉经验,因此接近自然主义。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和阿尔诺·霍尔茨等人的许多诗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义倾向。
! X/ H5 Z( C9 S" G: A6印象主义批评! M7 X% R0 u7 l/ ]- P. W+ L6 l
编辑
8 \( x# Y' H3 {! j+ S
; a! E$ ?3 @& m% b1 O4 ~#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 e* }) j+ M  Z, U
7印象派摄影0 h; X; o) a" ?$ |8 H' m- k# V6 D
编辑
5 n' q. j- Q: M: y9 p7 E7 _. U. S: a# |5 @* v/ G% d
一八八九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2 H9 i* {  M( @' N$ v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5 L* c9 Y- z7 L" v8 `2 f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x" S6 i* h& u7 \& h# _
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1937)、普约(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尔柯夫(1848-1918)、埃夫尔特(1874-1948)、米尊内(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大型搬家
鲜花(1283) 鸡蛋(2)
发表于 2014-2-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4-2-11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19) 鸡蛋(0)
发表于 2014-2-1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7 13:34 , Processed in 0.11087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