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5) 鸡蛋( 0)
|
7。读博士# e I1 @. W1 I% |/ {7 b
( d) f2 b* o. E+ t& e+ D% J
, K+ ]" Y2 v/ w* ^: r% C/ Y梁宁去的国家是瑞典。医院就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风景秀丽,空气新鲜可是梁宁没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他的导师是个内科主任,成天忙在临床上。而且年级也大了,正准备退休。梁宁来了后才发现他的试验室里面并没有多少科研设备。那时候连电脑都没有。实验室以前的科研方向是脂质研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脂肪酸, 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关系。所用的仪器也就是薄板层析,气相色谱层析,以及高压液相色谱仪。
" T4 ]1 N5 P9 M. Z( c, d% d
; u6 ~. X3 B% m G4 {% R) Z+ K导师的上一个研究生是本院的医师。他的研究方向是血液粘稠度和冠心病的关系。他主要用血液粘度仪。他很不愿意梁宁参与这个研究方向。后来梁宁才知道,这个研究生正和负责操作这台粘稠仪的女技术员好着呢,不久他们就分别和原来的配偶离了婚,两人了结婚。- x% y: o7 x( v9 ~. A* m3 t: m
, L" F0 _: M( j' _梁宁的导师建议梁宁研究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关系。这是个极热门的研究方向。当时,关于冠心病的原因有各种学说 (现状亦如此,没有定论),胆固醇无疑是最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因素,因为这一行的科研人员都承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最常见的是胆固醇的沉积,而血小板的沉积不是主要的,钙的沉积也只是后期的表现。要研究的是什么因素或原因导致胆固醇穿过动脉内膜沉积在动脉壁内层中。- O" g7 X. |: I: v: C r
m9 v; s; S7 ~- g研究胆固醇就得测定胆固醇的含量。当时主要用的方法是将血液分离成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测量血浆部分胆固醇的浓度。用的是成色反应法,就是给血浆中加入某种化学液体,让胆固醇变为分红色,再测定其色度高低。
, v" y) o# k! b5 L* t6 I7 q! \9 a6 z' i6 A( _7 b
一开始,梁宁就发现每一批测定本身的曲线都很漂亮,但是用一样本但不同批次 (指的是不同天做的测定) 之间的色度曲线相差会很大。后来梁宁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原因是这种色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如果测第一个试管中的色度的时间和测定最后一个试管中色度的时间距离过大,这最后一个试管中的色度值就会明显的低。这种低值会在半小时内达到 15% 以上。那么,在实际科研中,如果希望每组数值的变异小一些,人们往往会增加每组的样本量 (就是试管数量),这样,总样本数量就大,而测完第一个试管到测完最后一个试管的时间间距就会长,会长达一小时甚至更长。(当然现在加试剂已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色度也可以用仪器一次性扫描完成了)。联想到检测有关胆固醇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关系的时候,他就发现,成千上万篇有关论文中,支持饮食中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有正相关的论文数量和不支持的不相上下,并非现在普通大众所以为的那样,好像饮食中胆固醇含量高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就一定会高。他觉得有关科研方法学上的不完善极有可能是原因之一。他将论文投出去,还真的就被接受和发表了。
: j- c; S* X; V2 ~7 y; y6 ]1 C, F9 Y6 E
这之后,他又完成了几个方法学上的改进,才进入真正的科研试验。到论文答辩时,他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发表的论文有六七篇,其中两篇发表在本行业比较有份量的杂志上。这还不算和别人合作的另外三四篇发表的文章呢。这样,尽管他前后花费了六年时间,他觉得对于他这样的科研环境,实验室没有连续的课题可接下来连续; 导师一没有时间,二没有关键的科研思路; 自己又基本上在科研上是零基础 (开始时连吸液体的吸管 – Pipette 都不会用) 开始; 没有任何技术员帮助,一切都得自己完成; 已经很不容易了,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 ?3 t/ _( ^9 L3 j! h/ ~6 R/ ~1 v$ c& i8 I
读博士过程中可总结的很多,也许最关键的是应该在一开始就换实验室而不是坚持到最后。如果导师是医生,就别指望他有多少时间指导你的试验,如果导师是科室主任就更惨。' d# b! O3 c# B0 g# `$ b! o$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