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诗茶有韵——千古茶词,与李清照的古今“对话”!: Q$ y2 v$ z6 o$ Z# u: k' W
' V8 Y5 c- v: f' E! D: d+ h 中国是茶的故乡, 也是诗的国度。中国人历来爱饮茶, 日常生活离不了它,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 不但诗词写的出色, 爱好金石, 而且同样喜欢饮茶。其在《〈金石录〉后序》中就说过“众性偶强记, 每饭罢, 坐归来堂烹茶, 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 至茶倾覆怀中, 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虽处忧患困穷, 而志不屈。”。+ @$ j' {8 ]1 f/ x7 x
由此可见, 只要有书可读,有茶可饮, 即使过着平淡、简单的日子,她也心甘情愿。
% `+ {% X$ N! ?3 J9 s1 m( Z 李清照的词作中涉及到饮茶的不多, 但是我们也可从中窥探到北宋、南宋时期的饮茶习俗和风尚。
; Q2 V. Y6 B4 y8 _
5 ~' i" g2 A: A作品一:【小重山】
) G _9 l4 ~+ C, ?7 A0 g" {6 m- Y% t; k1 j: Z2 L! x1 p$ W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 |! o% P4 y }' u+ m4 s- T6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6 _/ u; y6 A, |$ e1 f( b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 p- z) {+ i8 [* R3 I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 `( m3 p+ u- [" `2 H6 L
/ ?% X6 T; p8 M& O0 t注解:上片是叙述晨起饮茶忆梦。红梅吐蕊, 碧草盈门, 一派早春景色。面对春景, 一边煮茶一边追忆晨梦,思绪万千, 无限憧憬, 却不料都“惊破”在一瓯春茶之中了。这里“碧云笼碾玉成尘”指的是在碧云笼内蒸茶、碾茶的过程。* M: T. p! ~- B7 ^4 | v
S y2 V- @- ~唐宋时的饮茶方法是将鲜茶叶蒸熟后, 捣碎做成饼, 再用绳子串起烘干, 称“茶饼”或“饼茶”。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 也称“末茶”) 放在锅里煎煮, 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陆游在《初夏》诗中就提到“闽川茶笼犹沾及, 肺渴朝来顿欲苏”。
" _' K2 Z; n$ y; K( F8 Y
2 B. F- x6 [ ?# f李清照词中的“碧云笼”可能就是蒸茶的一种器具, 说它是“碧云”, 是因为这种蒸笼大多是用青绿色的竹子所做。“碾玉成尘”说的就是碾茶的过程。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除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 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 茶碾和茶罗。
8 ~& h4 h* F; V/ S& d& ]$ C4 b% m/ _7 f6 v9 V
茶碾为碾茶之工具,有木质茶碾和石质茶碾。木质茶碾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的木材制成, 上等者为橘木, 次为梨木、桑木、桐木等。此种木茶碾由“碾盘”和“碾堕”组成。碾盘外形四方, 中间剜空成圆孔, 正好容“堕”; 碾堕是一块圆木, 在中间安上轮, 碾茶时以手持轴转动碾堕, 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 也专门设有一章为“论茶器”。
! s3 b6 r' |) j h
# m: C* _5 ?* Y6 O/ D" @( f作品二:【鹧鸪天】
# V( d) E( U0 x# B2 g& a, p
5 _3 I+ y. i/ S c( h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5 @8 [) S0 d! C1 j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 Y2 J8 V+ f0 W. Y8 d+ n# n- _秋已尽, 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l* w: k. X4 q! _" u1 F" @
不如随分樽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 [9 z" A V$ s; L* X) W4 C* r8 H4 G
0 y. b# v( I2 h$ G3 F该词也提到了品茶忆梦, 但却是另一种境界, 是在借酒浇愁。按往昔习惯, 酒阑人梦, 凭茶苦以解酒, 清醒再嗅嗅瑞脑香味以爽心开怀。可现在流亡在外, 哪来这种条件享受?还不如“随分樽前”醉倒, 可别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了。% u: t+ p" U0 G l2 f4 ~& B
, U. U. e$ p1 R
关于“团茶”, 《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 “太平兴国初( 公元976年) , 特制龙凤模, 遣使臣即北苑造团茶, 以别庶饮。”当时有大龙团、大凤团, 后来又有小龙团、小凤团, 皆“团茶”。
# `. D j7 M2 l
) Y N6 O) a# B1 y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 宋代名茶计有90余种。宋代名茶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凤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7 i7 M8 |% @& P, k. [
" B; F1 z3 g4 \. U5 B
作品三:【摊破浣溪沙】
3 x+ b- J+ K/ w, \4 Z7 d& _& ^/ S( K; b1 q% }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 a8 C k) o1 H/ A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3 s: F) Z: e9 M0 o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9 {* i; Z/ Y2 g0 r8 v5 R& G0 Y# S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 S6 p7 c5 F" I5 e' d
( a9 U* x: X* R) ^* x2 A* z; W3 b2 m
上片的意思是: 沉疴稍愈, 鬓发也霜白稀疏了, 因为体力不支, 只得卧看残缺的月亮爬上纱窗。这时还不能饮茶, 而只能饮豆蔻熟水将息条理。
% r% ^: r! |7 i" o6 D
& H/ S# e8 S# c: Z' Y“熟水”是宋人常用的饮料之一。《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 内有《造熟水法》云: “夏月, 凡造熟水, 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 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 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 则不香矣。”, “豆蔻熟水”即以“白豆蔻壳洗净, 投入沸汤瓶中, 密封片时用之”, 且每次用七个即可, 多用则“香浊”。
0 ?. ?- f# E$ q2 D; l' i [
* g; D! O: @3 N8 `! h* C+ s“分茶”又称“茶百戏”,是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种技艺。分茶游戏始于北宋末年, 蔡京著《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一件事: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十二月癸巳, 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宴会之上徽宗露了一手, 令近侍取茶具,亲自煮水煎茶, 注汤击拂, 其手法妙在不同于一般点茶, 盏面乳白色, 幻化出“疏星朗月”图象。这便是古怪刁钻的分茶游戏。分茶要求击拂后盏面的汤纹水脉的线条、多彩的茶汤色调、富变化的袅袅热气, 经人臆想, 组合成一幅幅朦胧画面, 状若山水云雾,状若花鸟虫鱼, 状若林荫草舍……称之为“水丹青”。
% E F7 n% Y1 k7 f2 u/ U/ p3 U& ? N0 g$ ]( d* G
陶谷《清异录·茗门》“茶百戏”条云“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 使汤成物象者, 禽兽虫鱼花草之属, 纤纤如画, 但须臾即就散灭, 此茶之变也, 时人谓之‘茶百戏’。
" U* r7 F) r/ D
7 }! T* r' N$ m- M7 V' b“生成盏”条则具体记录了福全和尚娴熟的分茶技艺: “能注汤幻茶, 成一句诗, 并点四瓯, 共一绝泛乎汤表。小小物类, 唾手办耳。”
0 F. [6 _* j, O5 Z f& c' o3 e z' ~
福全对这种“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的“通神”之“汤戏”, 自意“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即认为自己的分茶技艺在唐代“茶圣”陆羽之上。陶谷由五代入宋,他所宣扬的这位分茶高手福全和尚当为五代人。后来, 分茶技艺在饮茶习俗中更为盛行, 并常为诗词所反映。 & o1 ~7 i' T& k9 @+ y1 i6 C
4 v( F( g; S: D# w. e2 l& B. n% V
作品四: 【转调满庭芳】1 t7 i* Z/ A8 y h% O, K
; t/ Z) \2 X. k3 w- t) r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4 I+ H, e; I" n r. _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 j) i: u s: G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y( }2 T. t' a8 I3 y: ~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d0 {; m3 j# ^4 b e/ C
4 D# \9 p8 T* W5 G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J9 K' ~: h8 ?- B; r9 K$ C5 n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5 t- G# X9 C* e3 q- S- x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3 c/ T) @: r4 J- X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9 d, C- I: m) f3 u7 R
7 N& w7 z. s% i1 ?这里的“生香薰袖, 活火分茶”提到的也是分茶的情景。
8 y9 O# I* ]1 n H6 M0 ?5 O, U! X# q% R, l" d% W6 I0 w8 d$ \
简短的茶词与茶诗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写照, 浸润着宋代文人的人格理想,显示出宋代文人精细享受生活的雅趣。4 Z3 R! ?! P P j
1 c. g$ s8 I8 X( K0 J3 o- T! y李清照对茶的饮用更超脱了一般饮用的需求, 进入了身心境界的极致体验, 在一具一壶, 一品一饮中寻找自己平朴、自然、神逸、崇定的境界。可以说, 茶滋养了她, 丰富了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茶词的催化使饮茶习俗成为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现象,不断地被雅化。通过李清照作品形象的描述, 我们也可在其作品中悟出阵阵清香。 ' `% R6 T$ d6 c. ^6 K
2 l/ M5 p. i7 M/ L. a; Z, C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ePqgZvHMCBwzIIJ#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