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2-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遇无常,人的信靠在哪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j; C7 R) d3 D* _2 D( X. s1 P8 P) p. z+ m, X/ i2 {& n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老天爷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震荡中遭殃?),两千多年前我们诗人屈原就这样“问天”。 中国人叫作“无常”,古代希腊人也很恐惧人生的无常,所以他们求“道”(logos),求这个世界上一切变化事务背后不变的东西。中国也有老话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 O5 N2 ^8 Q9 d: O Z* V; U3 _7 m- p, p
我们的生命面对人生的无常,应该建立在不变的“道”上。
$ `; Y! H, p( O( H
* j0 @$ X6 Z' c9 D, O! X希腊人求道,从自然研究找出一堆科学逻辑的体系(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求道,从人际关系找出“恻隐、是非、羞耻”(孟子)的仁义道德(孔子)。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
% R: ^6 T4 Z$ g, K8 s( h7 W; A# U+ \: p
科学只能认识事务的某些特征,不能认识真理的本体;面对地震,我们将给人发放地震手册,能解决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吗?
8 O" Q' Z v! ?8 f
! l$ }3 J c. i$ s2 x道德只能解决人际关系的和睦和友善,不能赐人生命的永生,我们奉献金钱、我们奉献了鲜血,我们奉献了时间……不能否认人类良知和爱心,但是死者已逝,难者已伤。
; A% A3 `) P) ~" z+ [' l/ F
# i* a+ W+ i4 L3 K- M至于权力、金钱、地位等都是随波作浪的,虚无不定的,只能算作“术”,生活中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不过是语言的炒作而已。) p7 A v K/ Z7 l
# x+ c8 j+ [& I) R5 r0 H6 _《约翰福音》第一章明确地说:' r4 B6 Z; l! a# _. I! }4 }, X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 C! j7 k+ O( s5 y) E* |. w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今生,还有永生(不朽)。
. B' x d* U( j( ~. `9 a
" J0 i# D! q! w8 }7 j" ^% N“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Q S+ A- s: }% L7 L Y
8 @' o. H& {8 Y“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
" L- x4 a4 H0 u3 l. N% S1 P
: y' G" h( S" n$ n, Z“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7)
s' \3 A5 _8 f* B& N; i Q9 m/ h
0 u" r; p3 A& A结束语:为自己祷告
. G8 A: h% Z7 z" f" j! x
4 n: V! M+ a2 p' F( X, \! [如果你读完以上的文字,内心有感动,那么请跟着以下文字念:
t8 U- v3 m- V! m1 q& L* ?1 F* j4 W( B& ?9 J' a9 a; S, Z3 g) U
亲爱的天父:
- g; i0 [, u ^2 p5 ~* }我愿意信靠你,我承认我是罪人,求你用你独生子基督耶稣的宝血洗净我的罪,让我的生命和耶稣基督一同埋葬,一同复活。从此以后,我愿意追寻你的话语,追求真理,生活在你的旨意中。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 k" G: J9 f+ i: W& A! e1 m% F1 l
7 f( E# a* H7 q: E注释:' [- i# ]/ ~# R8 R" V3 i' M
1. 参见顾城:《一代人》网络搜寻http://home.debitel.net/user/xianjun/german/s_yidairen.htm。. s- V# H: q; Q2 ~9 a! G4 _9 ]
2. “天”的注释,参见《古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第一版),页1539。
% w* E1 M7 F5 |/ s3. 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世界出版社,2005)页23
3 O" k- `) y0 _- u+ K5 e7 a4. 参考:林慈信老师的讲义和里程《游子吟》(网文下载),里程是生物学博士,建议读者阅读此书可以帮助您重新审视传统无神论的观念。: L Y4 ?# c% N0 X
5. 参考麦道卫《铁证待判》(网文下载),限于篇幅,引文有限,希望有心人可以下载或者买此书一读,不管从信仰或者人文角度,《圣经》都值得您深入了解,而《铁证待判》是最好的导游书记之一。
. [, Y1 @4 T5 K& m6. 参见《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0281.html。
* r# f2 h& ?* H) M" B, ? ]7. 参见李兴濂:《七杀碑简析》,网文:http://www.xslx.com/htm/shgc/wszl/2005-01-15-18145.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