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当一个人活下去已然变成痛苦的重担时,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我们可否就此同意他结束生命?自杀是人在经历不可超越的障碍或痛苦时所选择的不得已行为,或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基督教伦理学者史密兹(Lewis B. Smedes)说:
9 H9 Z7 ^% Z' |
1 J/ {. R3 T% `8 u8 l; J自杀,其实是人类心中非常矛盾的情结。从一方面来看,自杀是力量的表征;人类最大的力量,可以决定自己最终的命运。而另一方面,自杀所代表的也是人类最深的挫败和软弱。这种内心的冲突、矛盾迫使我们在判定自杀的道德行是非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u3 Q; @5 h4 _
A8 A; C2 O" I! ]
一般人类对于自杀的观点分为三种,第一种认为自杀是一种罪,是上帝所严格禁止的错误道德行为。第二种认为自杀是合法的选择,因为主张人类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第三种认为自杀是一出悲剧,是不幸的,要尽力避免,人对自杀者仅能表达同情与怜悯,而不是无情的定罪。4 g+ X# S- T1 R! O
' V/ R7 _6 T8 F' h& Z一、圣经对生命的教导+ A* e6 F6 g( u. E% I* f
f! L- z6 x6 C/ @9 t1. 生命是神圣的──因为生命来自于神的创造,人是按神的形像与样式造的。因此有人主张,自杀就是毁坏神的创造。保罗也说到: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面里头么,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四:16-17)。
& K5 _. _" S( q6 U2 }: c, z. M0 G& K/ {- V) U
2. 生命的主权在神,而非人类──传道书三:1-2提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可见,人何时生在世上,何时离开世界,主权乃在于给人生命的上帝。希腊哲学中的斯多亚学派有一种观念,认为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只有他觉得死亡似乎比眼前残酷的生活更适合自己,那他在道德上就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力。这有一点像佛教的生死观,有一次我在研究安乐死问题的时候,看到佛教刊物《金色莲花:佛学月刊》里面有一篇文章,记载恒清法师的一段言论,他说:我认为死亡权是属于人权的一种,自己可以来决定自己的生死。如果你觉得你这一生过得很圆满,过得很充足,也不会轮回到很坏的地方去,你如果愿意安乐死,并不一定违反佛教的教义。* L3 o. h, M+ w4 `( d% i) R
- y$ _) e: l5 \8 A. e) ?( q然而,基督教的伦理观念却完全反对这种看法,因为人类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任意剥夺自己的生命,就是抢夺上帝对人类生命的主权。
; B# d7 Z( Y0 d7 b8 h
$ n. t1 r5 y% z4 B4 x& @" [基督教伦理学者华德凯瑟(Walter C. Kaiser, Jr.)甚至如此说道:惟有神能赐与生命、维系生命。所以只有祂有权取走生命。第六诫命清楚饼明一件事实,任何人断绝别人的生命,未有神的授权,即是凶手。
; f6 X& E7 w! P. D/ ^9 y' T( w1 f3 J8 U p k0 w4 m3 `
因此,按照圣经对生命的观念,人类应该是极力的去保护上帝所赐的生命,不能轻易的毁坏它。人类也应该完全尊重上帝拥有人类生死的主权。
$ U4 T0 O0 v) _6 P. x% l: c/ ]$ r5 l: p2 m& |# i/ Z
但是,从实际的状况而言,决定以自杀来终结生命的人,难道都是轻看生命、不尊重上帝对生命主权的吗?假如自杀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勇气,那么,自杀者必然是经过一番思考与挣扎的天人交战后,才做出的行动。那么,对自杀者而言,我们所应给与的正确态度,是应该是怜悯,而不是定罪。以下我们就几类自杀的动机与类型,详细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的了解。) R3 a; ^$ J! O- P- q
0 S) r. x! D& H
二、自杀的动机与类型. I. z" V7 Z: B6 |5 \0 _4 y
- T: v; O3 e3 @7 w6 S. a- k; h
1. 殉道型的自杀──这种殉道型的自杀,有可以说是一种牺牲(为国捐躯、因器官捐赠而早死、难产留子不留母)。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对于殉道型的自杀,主不但没有责备,而且还以天们能拥有天国来安慰他们。另外,主耶稣也曾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可见主耶稣嘉奖这一类的自杀。主耶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正印证了祂自己的这一句话。1 N8 X; g5 ?/ `6 g; h( G
: B. Q8 Y9 I6 T. w9 G) R( N3 p除了主耶稣的两段话之外,我们知道十位使徒(除了犹大与约翰之外)都为主殉道,他们明明知道坚守信仰的结果,必然是死路一条,但是他们仍然愿意慷慨赴死。
+ j+ r" A7 s4 z! m& V
2 W3 `: D5 F7 e9 i保罗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我证在两难之间(其实是两好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可见,无论生死,考量的重点是基督。
7 l9 b: W. w( g: c1 A; u- V$ y& f) |% z& A! |
辅助之道:善于辨别时机,事态的严重性,非到殉道时刻,否则不轻易丢弃生命。
% W. A! j) @0 `& ]; z+ R& K: I6 B& A" D# \7 E( `. l6 q% A, ~
2. 绝望型的自杀──当一个人觉得活下去,无法面对即将而来痛苦时,或是完全失对上帝的信心,疾病无法得医治,找不到任何足以支持自己再华下去的理由时,因此而选择终结自己认为无意义与价值的生命时,称之为绝望型的自杀。# a b9 N9 l) x; |9 M X( [! n8 F
7 x2 x, P+ N$ v9 [
以前教会有一位弟兄,因为深感国家外交一直处于困境,几次上书军事将领表达个人忧国之心,但总不得要领。这位弟兄一方面基于忧国之心,一方面又对事实看得太过绝望,因此就在总统府人行道上,在高喊中华民国万岁之后,举刀自尽。$ ~+ o' F& f# j
; e+ `8 M3 q% [& T& s" h/ _% ]2 F
绝望型的自杀,乃是一种悲剧。当以色列王扫罗与非利士人决战时被敌人的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歌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圣经说,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见扫罗已死,本于对主人的忠心,也伏在刀上死了。(撒上31:1-7)。( V; ~; d1 L; n. i& c4 C/ o! [! Z
4 Y0 H& v6 W A' j6 l
所以,对于绝望型的自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怜悯,而不是定罪。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会选择自杀,一定有说不出来的痛苦,与无法超越的困境。就好象一个落水的人,在绝望中若是有一根草可以抓,他一定会尽力去抓的。
( u. ^0 ~2 @+ {6 @1 ~/ g6 m0 f8 l9 r+ S+ X. u' V f# H
希伯来书10:32-34鼓励我们,要陪伴那些在大争战中遭受各样苦难的人,度过他们人生中的苦难期。要体恤这样的人,当他们在捆锁、患难当中,用最大的支持,陪伴他们勇敢的走过大争战。' Q& t8 u4 X: Z
* V5 U1 Z: l; b# { f
辅助之道:更多的陪伴与开导,一起度过危险期,当危险期度过之后,积极协助人生的重建。. a# Y( b6 s. L3 p
/ s' N: \8 F4 |3. 逃避型的自杀──这一类的自杀,通常是因为一种罪咎感,亏欠或补偿的心态而导致。例如卖主的犹大,他若愿意悔改认错,相信主会赦免他。正如彼得曾经三次不认主(不承认主的罪是硬心,与卖主的罪是贪心,一样是弃绝主),他在鸡叫三此以后痛哭悔改,主便赦免他。可惜,犹大却熬不过内心的罪咎与控告,竟选择以吊死来逃避内心的不安(所以犹大不得救,不是因为他卖主,而是因为他用自杀来面对自己的软弱)。$ ^' Q0 H; G6 H2 g
0 O$ H+ \" |3 Y% C: {0 _
旧约先知约拿也曾经自杀,不过他是自杀未遂。他在蒙召前往尼尼微传道的一开始就逃避上帝,坐船躲到他施去了。结果遇到狂风,后来水手找到在传舱里面睡觉的约拿,并且质问他,后来知道这狂风大浪的起因乃是因为约拿躲避上帝的面,所以上帝兴起狂风大浪。这时候约拿便要水手把他丢进海里(第一次自杀),丢下去之后,海果然平静了。
- K) E4 O: Y/ y/ O# m5 d: o) G( T$ ~* [2 Y: B8 e1 U& }
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日本军官切腹自杀,也是属于逃避型的自杀,因为自觉无法面对战败的事实。
5 n/ K8 \' G( u; }: M; u4 x
( k$ O) L8 `1 ?$ G. J( d! H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17说到『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便成新的了。』没有甚么罪是不能得赦免的,只要肯转向神,神就转向我们。
- w' }) \3 u' \7 h
3 v" k9 @: y/ ~" K+ m辅助之道:帮助他用另一种角度与观点来看待失败,帮助他接纳人生的起伏与喜怒哀乐。必要的时候转介给牧师或专业人员辅导。8 F" o" F+ a. l% i" Y- z# K- B, _
6 i$ k- l7 L0 c- U$ {4. 精神官能症的自杀──这一类的自杀,通常是因为对病患的照顾出现疏忽而造成。有些精神官能症患者会有幻听幻觉的现象,导致出现危及生命的行为。这是属于不可抗力但可避免的状况,若是保护得宜,应该可以免除悲剧的产生。
, M% b0 G8 q* ~+ V/ _$ A
# U( i: }0 a7 z; L" y( T雅各书5:13-15『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你们中间有病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祷告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3 j. Y0 T4 e- T" I
& b% P( L, G# x$ W- Q
辅助之道:建议对精神官能症患者,要做好陪伴的动作。定期陪他就医治疗、心灵谘商、官能性复健、监督定时定量服药控制病情,给与舒适的环境,使病人保持身心愉快。远离刺激来源。
6 o! {( m% @4 P! F% a7 L% c' ]" @2 g# U8 o, ^1 b N
结语
' ^- S# C! E: l4 I; S, u
$ z' Q: J2 L3 n7 A; k$ M自杀并非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社会现象,不但有社会因素,还有个人心理因素与病理因素。大部份的自杀者是受害者,是需要帮助与辅导的。他们所需要的,不是『是非』与『伦理』,而是了解与辅助。他们不是不想拒绝自杀的结果,而是无力逃脱自成自杀的原因。因此越多的关怀与及时的帮助,就越能使他们远离绝望。
9 [. m3 T B7 }6 T3 L+ n$ o, w0 d: F/ n8 l
圣经并未明确的判定自杀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罪,自杀并没有比杀人、奸淫更不可饶恕。上帝反而在约拿书中,显出对软弱的罪人之无知、悖逆所发之怜悯。
% l& t/ Z& R6 P. z1 j, Z9 D, b, E: I1 Z1 K/ |) {: ~
虽然摩西十诫的第六诫规定:不可杀人。这个命令不但指不可杀别人,许多解经家都同意其中的精神也包括不可自杀。然而,圣经记载主对罪人的爱、赦免与鼓励,远远超越祂对罪人的责备。6 R; s- _: N6 A6 g
; m# q" n( b( G$ `
祂告诉行淫中被抓的妇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了。6 _) p# _" \ a [+ r( _
. R3 G0 |' Q& S* v9 M9 A
祂告诉三次不认祂的彼得说:你回头之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1 n) O% I9 t3 q( B- L: G1 M" P5 ^
祂对那用信心摸祂衣裳繸子的女人说:妇人,你的罪赦了。立时她的血漏就得医治。
0 R6 a1 Z" R8 ~* F2 T( `$ U6 I' u$ J) b/ ^; W
深信对有自杀倾向的人,我们的主必然会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