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女娲,中华女神
2 r& _4 i9 T!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0 m5 d- E/ ~! C- x, t, g( K
, v& [2 I8 ^( T5 a' n Z- O6 L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 k2 ]% A" [& s, I+ v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7 i3 @; X4 G6 E0 N7 B, O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3 b+ M/ R# j# |* V- r% c《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j$ T5 k* E% t. H' m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1 M. b; B S$ c+ \( V+ O4 R4 A
《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 L2 {+ g- E7 x. G9 O6 s# Y9 q《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V1 \3 N) h1 m7 P2 _5 i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 G- X- b# I2 j《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F( P( W- t5 X' C1 X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T$ P. D/ b2 I( X4 W4 C$ e6 c
《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6 ?/ Y) A" T" |
《汉书人表考》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娲。”% w7 a0 j: K4 D2 v$ k1 A* W
《开辟演义》则云:“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册。”' t2 k$ ^+ P7 C2 v/ x! J
/ B2 E6 M5 t0 K- e1 Q7 c. e7 t" Z据史书资料,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与平凉市静宁县的交接处即陇西成纪(传统说法上的“女娲故里”), 陕西平利县,河北省涉县,山西晋城泽州,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等有女娲活动的记载,足见女娲在黄、淮、海流域有广泛的活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s6 P+ p0 M4 \女娲最后选择人类生存条件较好的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建都,现在城北10公里的聂堆乡思都岗村有相传为女娲捏土造人的女娲城(1980年考古发现此处有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女娲死后也葬于女娲城(故西华县又名娲城),现有女娲陵,距其兄伏羲墓地太昊陵(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37公里。
* @/ {* o& Y$ e$ m5 r O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华夏母亲,中华女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