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1|回复: 0

阅读使生命成长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5-1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916 E& e! S" L* e$ K  w
0 I) Y9 s2 R; F9 r
有人说,“後现代”是一个众说纷纭、没有权威和标准,以及“不信”的时代;也有人说,社会进一步後现代化的趋势是∶“常识被边缘化,而所谓‘深奥知识’却被赋予无上权威。”遂特博士(Leonard Sweet)却在《鸽子型教会》(Soul Tsunami;中译∶校园)一书中指出,这根本是弄错了!“後现代文化”其实是渴慕灵性、小本经营灵性的文化。遂特更列举出在13个范畴里,上帝其实是“大受欢迎”的(注1)!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用正确的演绎和表达方式,向世人道出那万古长青的真理和耶稣的故事,以及耶稣在你我生命中所谱写的生命诗歌。笔者确信,要想做到这一点,教牧和信徒都必须奋起阅读,这是扭转时代的重要一环。
% K- g: Z: j$ E+ k' W" X
9 d' v/ u+ \3 T$ V) V& x. N2 @近年来电脑科技的极速成长,网上资讯发达,令人误以为一个无纸时代真的来临了,新世代的人无须阅读书本。事实上,在无边的网上虚拟世界,图像音效和文字符号,是组成信息的两类大不相同的构成元素。前者是吸引使用者眼球的“必杀”手段;後者则是内容的表达和掌握之根本功夫,必不可无。) H; x/ C, \2 G. x: `8 A
4 u9 ?7 C+ C( a# N
艾杰奇(John Eldredge)在其著作《起死回生》(Waking the Dead;中译∶校园)的第1章里提醒读者,基督徒的人生,其实是一场长期争战,是前往应许之地的长期战争,上帝应许信他的人得生命,就是得丰盛的生命;问题是,我们也当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就如同使徒保罗所教导的,信徒要穿戴全副的军装,包括真理的腰带(《弗》6∶10-18)。除了读圣经外,也要好好读属灵书籍,使生命成长。基督徒必须早日养成主动、广泛和有规律阅读的良好习惯,以免在後现代的“现实”世界中,因“落伍”、欠缺“根基”而随“流”失去。新约圣经“门徒”一词,希腊文源於“学习”的字根,即指被教导及学习的人。作耶稣门徒,除了该认真地效法基督外,更应是个学习求知、求真的信徒,让信仰有根又有基。
/ o: u1 W% X' R5 u! `
* g( x% J% X8 {; s: U$ C阅读其实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使我们可以因掌握充足资讯和知识,知所决断,知所应对。阅读又是对自身生命的潜藏素质进行开发。当我们读到书中作者的某些思想,并顺著生命的地脉去搜寻,我们内里蕴藏的宝藏就有可能被发现,生命中的“兴奋神经系统”也得以被启动。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间的感应和互通。+ i( F6 ]. G" N: o) M4 Z' B

' J& U  K! N# t. L" m& d阅读能帮助人扩充和集中本身所具备的潜能。一个人藏书的累积,也标著他生命成长的演化过程,他的气质和性格特质也会在其中呈现出来。/ o/ ?5 I3 P1 i) \8 H7 p

+ H  L5 G" a( o! r, F( S阅读也是在旅途中寻觅向导和良伴的过程。著名英国神学家麦格夫(Alister E. McGrath)称这样的基督徒生命成长探索过程为“搭便车”。在教会历史的进程里,历代属灵伟人如同云彩般围绕著我们,在信仰之旅的每个重要站口前,藉著他们的先行经验、著作、生平和思想,成为我们旅途的陪伴和激励,帮助我们越过顶峰和低谷,让我们知道如何应付疲倦、消极、茫然和无所适从的情境。( f) Q6 m  C$ `: J6 B& x

, D2 o& D' f3 ?* z$ l0 T, {1 J( m& r$ `斯托得(John Stott)在他的小书《别埋没你的头脑》(Your Mind Matters;中译∶香港,种籽)中指出,理性发展对基督徒生命十分重要,而开发头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透过阅读。
4 e4 Q( c# w& ?& Q
5 [; @) @! y5 b8 o  X8 h) u作为21世纪的基督徒,除了要有正常的灵修生活、教会生活外,还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生活。基督徒阅读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般性书籍的阅读(general reading),和属灵书籍的阅读(spiritual reading)。前者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以及对事物、新闻事件的了解;後者则可以滋养我们的灵性,帮助我们灵命成长。藉著阅读属灵书籍,我们可以∶一、与作者交换思想;二、对真理加以反思;三、借鉴他人的见证和经验;四、让灵里的需要获得滋养。
8 O( W/ g* ~! v: a& T$ g+ q$ U+ j" K, d
保罗提醒提摩太∶“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提前》4∶13-15)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基督徒,能思想所阅读的书籍,然後将其中道理付诸行动,使从阅读得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一部分,使生命得以长进。阅读又深又广的牧者,他们的讲道多是内容丰富,所举的例证和应用都是很能切合时代的。* E4 D5 I' D! J
; c2 l8 O, y, S  D
基督徒若决心建立阅读的习惯,也应考虑该读些什麽书籍,以及如何读得较有系统。本文仅提出4个路向,供读者作阅读的借鉴∶
, g" @0 a: `! F# `' `3 |& G
: p! S* m, m* d2 y* [# {(一)阅人、阅情9 {' D' z, |+ a0 a4 S
7 O/ m7 ~, O, b3 M" L  _
近读梁文道新著《读者》一书,很同意他在书中的主张,认为阅读其实是个人嗜好和习惯的建立。读书不是一种很离世、很出尘的行为,每个人平时就该有阅读的习惯,就像饮食和听音乐一样,人人都可以做个“正常”读者。然而,阅读早已在许多华人教会牧者和信众中,成为“失落久远的艺术”了,谁来关心?!/ S8 a5 i* G3 d

# D; J5 g. r# ~1 f# f+ Y5 {( [5 t如同读经灵修一般,许多人都曾下过决心拿起书本阅读,至终却未竟全书,如此功亏一篑的经验俯拾皆是。要克胜无法完成阅读第一本书的心魔,读者不妨先从读人物传记类书籍入手,建立个人阅读习惯。因为这类书籍所描述的人物经验和经历既真实又亲切,阅读起来比较轻松容易。
! ~: _: V6 P, i' `: m8 [5 d; f$ Q
, E$ z1 \" x: O" e笔者年轻时就翻阅过不少伟人传记,如《暗室之后》、《五十年来》、《史怀哲传》、《这是我的立场》等,不过大都是囫囵吞枣、水过鸭背,体会不算特别深刻。随著年岁渐长,笔者近年来偏好搜集大量人物传记阅读,除了部分是为了供写作参考外,更重要的是发现原来人物传记中充满了情感、人性和生命真谛,足可体会名实相符的“人情趣味”(human interest)!3 [7 }, ]: e5 n" q5 n5 M7 S1 o

5 N; c3 f, w$ B2 N9 i; J读《大师的轨迹》,可以透视已故奥地利裔美籍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一生的历练,看他如何本著基督信仰原则,来建构西方现代管理学思想;读《都是恩典》,滕近辉一生的坚持和委身事奉,就活现在我们眼前;读《改变由我开始》,看见蔡元云如何自述个人成长历程,并且在香港蜕变的重要时刻,与这城踏浪同行;读《勇敢的降服》,可以了解华理克师母(Kay Warren)的生平事迹,她如何与癌病争战,以及近年来她如何委身关顾爱滋病患┅┅阅人、阅情,对生命启迪良多。1 j# T3 p" L# ^* K. u( t
6 F9 y  b3 W( R; e! |0 I) l
(二)阅思、阅辨
( T) \, P9 z3 a" V9 T% p% z/ a( ]+ E* [/ C" y* h3 R7 Z  F
进入“後文字”时代,图像化和娱乐化的表达手法,成为新人类涉猎知识的模式,阅读理论和学说类书籍被绝大多数人视为畏途。简言之,“後现代现象”以“思想”宜简单化,“思考”为“非必需品”来装扮一个人!四分之一个世纪前,余达心在他的鸿文《如何阅读?》中说得好∶“值得读的书,通常都是读起来比较吃力的书;读来全不费力的书,可能不值一读。然而,一本真正的好书,其思想的发展一定非常清晰、绝不混淆,也没有多馀的言论,其结构也一定非常简洁;亦即是说,一本好书其实并不难读,我们之所以觉得它难,是因为它给我们从未想过的东西┅┅”(原载《读书人》第1期,1984年3月)
& a' N- `, Z$ l) X; \$ Y) X+ N) v% V  H9 ~6 i9 w0 r
从初期至今,教会其实一直面对著教内、教外,各样不同思想和异端邪说的严厉冲击,至今情况依然险峻。今天人类进入多变的世代,转变和急变成为这一代每个人共有的经验。面对世局变幻莫测,基督徒通过阅读,培育独立思考和辨识的能力,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 T# j9 C( V: A0 [+ E( C
+ u& Q/ e# u4 ~0 A% ~* X笔者年轻时,有幸读过《如何使思想正确》(Robert H. Thouless, Straight and Crooked Thinking)、《逻辑新引》(殷海光著)等著作,打好了边阅读、边思辨的基本功。现今信主经年,更要好好啃点“大师级”的经典、“厚实”的著作,诸如鲁益师(C.S. Lewis)、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司托德(John R.W. Stott)、托伦斯(T.F. Torrance)、依路(Jacques Ellul)、麦奎利(John Macquarrie)、莫特曼(Jurgen Moltmann)、麦格夫(Alister E. McGrath)等,透过思辨,好好消化,一生必受用无穷!
# |3 Y0 O4 g7 J7 M5 L3 O4 ~- d, X* X! U% x6 a1 }
(三)阅灵、阅欲
, W* m- ~  z/ m; x" k
9 m  E9 g( J' m0 }* @: t5 J翻开西方文艺经典,古老如《神曲》、《天路历程》、莎翁名著等,早把人性光明和黑暗之争、异教和正统的缠斗、灵与欲的挣扎,透过文字剧情,精彩地表述出来。中世纪教会走向禁欲和修道主义,在公开场合只谈灵性,这些“禁书”反成为人人趋之若骛、刻意收藏的“私房书”。1 }) E2 h8 |" h& m

$ w" A+ U, S5 F, j3 x. i为了方便管治,一些今天看来很“规矩”的书,也都曾被以宗教、政治和色情之名,列作被禁之选。《圣经》、《他勒目》、《忏悔录》、《九十五条》、《孤雏泪》、《富兰克林自传》、《美丽新世界》、《齐瓦哥医生》、《顽童流浪记》、《动物农庄》、《一九八四》、《飞越疯人院》、《古拉格群岛》等,都曾榜上有名,足证阅读自由的基本人权何等可贵!: }% B7 p* y( W9 i& @
$ r. k+ x: V8 D
前述艾杰奇的代表作品《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中译∶校园)和《麻雀变凤凰》(Captivating;与妻子Stasi合著,中译∶校园)二书,分别向男性和女性读者发出当代的“解放宣言”,让读者重新面对成长中被“阉割”了的内心渴望,迈步复原和释放之路,做回“真正的男人”和“真正的女人”。
6 b- V0 m' J) r0 U5 E  t
9 l- @5 ~% H; f# T8 `; C4 R灵与欲本来就是建构著作受欢迎的两大重要元素。得奖名著如远藤周作的《沉默》、三浦绫子的《冰点》、《冰点续集》、《雁狩岭》等,都曾是信徒爱读的作品,是演绎人类性善、性恶张力上乘之作。新近译就出版的得奖小说《小屋》(The Shack)、《圣徒叔叔》(Saint Maybe)、《青铜弓》(The Bronze Bow)和《阔柏岭之恋》(The Prodigal),也都是细腻描绘爱恨恩仇的好书,爱好文艺的读者不容错过。
3 I. P1 k* x) \+ d& P  D8 H: ?. f' y5 B; H& J* j! l1 X- Y
(四)阅世、阅俗5 g7 y+ u( X! h; }9 [
. J0 k3 i6 Y8 U* n1 M4 L1 E" y
英、美两地校园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前资深编辑赛亚斯(James W. Sires),是笔者十分敬佩的前辈。他现年76岁,早年从密苏里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多所大专院校教授英文和哲学课程。30多年前,在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的影响下(两人合著The God Who Is There和The Mark of the Christian二书),他毅然转行,担任编辑、从事写作,献身打造基督教文化,著作等身。; ~, z  ^# O# m& q( l

3 N' W7 @1 q: _  I笔者认为他最主要的贡献有二∶第一,鼓励青年阅读,训练思考能力(其相关著作包括∶How to Read Slowly; The Joy of Reading; Discipleship of the Mind; Habits of the Mind);第二,帮助读者建立整全的世界观(经典代表作是The Universe Next Door,该书如今在北美被超过100所基督教院校采纳,作为指定教科书),造就更多有根有基的人参与文化建构。2001年,他为前捷克总统兼诗人哈维尔(Vaclav Havel)撰写传记,藉哈氏生平来言志,可见他一生持守文化使命,到老不休。- B( C5 U1 C4 Z: W' ~

% [, @9 A, f1 d9 B4 c) r$ Y3 C7 S2 V多面向阅读,是人建立整全世界观的有效捷径。《世界观的故事》(How Now Shall We Live?)、《世界观的交锋》、《正反不合》,都是这方面值得一读的好书。+ H( A- t; t# Y' N/ Z( A, s+ j
; H7 d, c! O8 V
基督徒要建立整全世界观,并操练灵性,到底是为了什麽?北美福音派教会近年兴起了许多美好榜样∶赛德荣(Ronald J. Sider),唤醒基督徒应与贫穷人分享所拥有的,操练过简朴生活;贝碧琦(Rebecca Manley Pippert),在毕业生中催生了一个光盐群体,以集体见证和影响力回馈社区;史蒂文斯(R. Paul Stevens),倡导灵性要“落地”、“入世”(Down-to Earth Spirituality);唐慕华(Marva Dawn),身体力行地呼吁基督徒要敢於对世俗文化说“不”┅┅2 q, T8 R( m/ {

8 O& l) w3 X4 n6 N1 F+ b# Y让我们奋起阅读,使我们终生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6 09:25 , Processed in 0.12276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