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2|回复: 7

傅佩荣: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作者:周绍纲

[复制链接]
鲜花(85) 鸡蛋(2)
发表于 2012-12-2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傅佩荣: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 T5 R, c* I  O6 V, e$ k  o; p作者:周绍纲  来源:《新华月报》 2012-9-6
! |) b: O! Y* J$ l3 f' R  傅佩荣: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 o( ^8 D- J; H   9 A9 {/ E: K  U
  傅佩荣,一九五〇年生于台湾,祖籍上海。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逾百部,已出简体字版的有《哲学与人生》、《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儒家与现代人生》等。6 ~& x% P# J  j; D" a  P6 n4 l
  4 t/ I& S! N2 E* s  ]
  近年来,台湾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频频出现于大陆的大学、企业高管的讲台和荧屏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位研究、解读传统文化的台湾学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傅佩荣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深入浅出的融汇性解读,使传统哲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傅佩荣的著作陆续在大陆出版,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日前,我们从人民出版社了解到,傅佩荣与东方出版社已开展全面合作,由该社出版其作品中的“国学普及读物”和“学术专著”。最近出版的是《哲学与人生》第二版。近日,傅佩荣接受本刊的专访,讲述哲学与人生、儒家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中国”等问题之间的关系。1 C' v# Z) X! j
  
5 Y( R. Y3 l/ J) W5 M6 O: W. Z  若无研究与教学,
, u8 l3 h2 h6 l3 h. [# y) K  * N9 b/ k; s, c+ o" E1 D' C6 h
  一切只是游戏9 s# m7 L  G# v
  
: E3 D3 I' g: i* M' o! S. o, e  周绍纲:作为著名的哲学教授,您早年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主攻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同时对儒家亦有涉猎,后来精研儒家和道家。近年来走向大众,在大陆各大高校和影视媒体开展了一系列演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您个人的问学和传道的路径本身具有相当的价值,请谈谈您的游学传道的历程。
, F( p+ t  B5 g0 p  1 w" Z+ j0 Z/ y5 h' A! t, h8 R
  傅佩荣:这要从我的家庭背景谈起。我生在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从小熟读《圣经》,憧憬西方文化。我中学读教会学校,大学第一志愿是辅仁大学哲学系,然后到台湾大学读硕士,直到听了方东美先生的课,才领悟中国哲学的价值。我在台大当了两年讲师之后,前往耶鲁大学攻读宗教哲学的博士,在那儿除了学习西方哲学,还听了余英时先生的课,增加了我对中国文化的信念。& r  \3 E  K% F* v  p' p
  & n' H+ w8 Z; o
  念完博士之后,我回台大教书。一九八六年比利时鲁汶大学请我担任讲座,要我教儒家。我开始深入思考国学的内涵,体认自己若要对学术有所贡献,非深入研究国学不可。一九九七年荷兰莱顿大学请我担任“欧洲汉学讲座”,要我讲儒家与中西文化比较。与此同时,台湾许多好学的朋友敦促我在社会上讲课。我讲完西方哲学七十二堂课之后,开始讲儒家、道家与易经。
4 E/ ?' s9 T% F+ [  
' V/ o: Q5 Y! {& U5 d6 V  我先学习西方哲学,懂得哲学必须具备“澄清概念、设定标准、建构系统”三项条件,亦即任何学问都必须说理清楚、完整、透澈。我以这种心态研究国学,理出很好的头绪。我下的是笨功夫。我年轻时学习西方哲学,认真翻译过二百万字,知道翻译是最扎实的功夫。现在,我以同样方法研究国学,一字不漏地翻译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大学》、《中庸》,并为各书做了必要的解读,其中有不少新的看法。我环绕这些经典作了不下千场演讲,出版了深浅不一的书超过五十种。演讲与写作算是我的强项,但是若无研究与教学作为基础,一切只是游戏罢了。4 B! @- T, F5 d3 K2 t/ z$ v
  
2 q* ~9 Y. W) o0 _' W  周绍纲:您的《哲学与人生》今年由东方出版社再版,该书将哲学讲解得深入浅出,很容易点燃读者对智慧的爱。您在台湾大学开设的哲学课程,也受到学生的欢迎,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成熟的现代大学教育制度,都会经过“通识教育”这个环节,其中有对科层化教育体制的反思,请谈谈哲学经典著作对个体人生的影响。
* y' S5 e6 h2 v  2 H' @/ a  j' y; f' T
  傅佩荣:每个人都活在特定的时空中,依自己有限的经验取得某些知见心得,随着年龄渐长而增加后悔的材料。然后,他终究必须面对的选择是:我这一生要成就什么?通常他所想到的是“外在的”名与利,而不是“内在的”某种觉悟与修炼。) @: T5 T6 o% f7 T2 g
  $ H  D9 `8 c5 I. _( z, o! A
  我在“哲学与人生”的课堂上,主要是想提醒学生不妨从哲学经典的内容去反思人生的问题。所谓“哲学”,原指爱好智慧;所谓“智慧”,必定涉及对人生之完整而根本的理解。譬如,年轻时要考虑包括“老病死”在内的完整人生;同时,论及根本,则不能错过对“痛苦、罪恶、死亡”的省思与观点。如此双管齐下,才可称为爱智者。
7 r8 F6 [0 z' z$ t; u" j  
0 d  K+ L" J7 U+ E# i2 H- y" @  哲学家的作品总是触及上述内容,引人进入深思,并且辅以合乎逻辑的论证,助人得到明确的见解,然后促人积极实践,以改善生命的品质。我常说:“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每个人都有某种哲学念头,譬如使用某些格言金句来表示自己的人生观,但是只有在阅读哲学著作时才可获得较为系统的说明,有如进入一片森林时先得悉空照图,知道自己的选择将导致什么结果。人生有如航海,没有罗盘是不敢贸然启程的。哲学作品的角色即是罗盘。
$ Z7 o$ W$ v" Z* K: A  
1 K1 r% t( [( x4 M7 P; X  周绍纲:《哲学与人生》中,苏格拉底占据一章的篇幅,可见苏格拉底在您心目中的分量或者说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据说,苏格拉底在街头遇到了色诺芬,问,哪里可以买到市面上的各种生活品?色诺芬很有礼貌地回答了他。最后苏格拉底又问,哪里可以买到“幸福生活”?色诺芬茫然失措。苏格拉底说,跟我来吧。古典时期哲学与德行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0 Z4 |8 T. j: a% a
  
) E5 t; z$ F- a1 r) ^7 C  傅佩荣:苏格拉底受人推崇,因为他是希腊时代典型的哲学家。所谓“典型”,是兼指知与行而言。先谈“知”,哲学家是爱智者,所探索的是真理,而“真理”一词在希腊文是指“发现”,这种发现是从外在转向内在的,与其探问宇宙的起源,不如省思自我的本质,从“认识自己”开始。宇宙万物受制于自然律,但是人不同,人有理性与自由,必须自行选择有意义的一生。于是苏格拉底逢人就讨论有关“德行”的难题。他主张“知识即德行”,人若对德行一无所知或所知不深,则不可能实践德行。幸福生活即在于体现人对德行的认知与实践。苏格拉底的探究方法包括反诘法、归纳法与辩证法,启发了西方学术界实事求是的研究心态。
/ t/ G3 W% U; C5 t; ?  5 v; U2 X+ s3 d; t2 q
  其次,再谈“行”。苏格拉底七十岁时受人诬告,他在法庭上面对五百人的审判团侃侃而谈,强调他一生遵从良心的呼声,服膺神明的指示,只顾追求真理而从不与流俗意见妥协。他不在意众人畏惧的死亡,认为一个人宁死也不可陷于邪恶的陷阱,并且相信死亡对于义人不但不是灾难,反而是解脱。最后他被判处死刑。他以生命作为见证,肯定每个人都有珍贵的灵魂,那才是人的真我。人生是觉悟与修行的过程,他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千古之后仍有扣人心弦的力量。1 I  }/ F+ e1 i3 G  q+ b4 a
123
鲜花(85) 鸡蛋(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asygoing 于 2012-12-27 14:41 编辑
/ G$ v: p/ @& E2 S$ [" Z0 @( R$ D  g' g. A5 L& T$ o
先秦哲学有不少普世价值) F$ P+ n3 E; ^" ]
  
  M" r( r1 k. Q: r1 p  周绍纲: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中国大陆影响巨大,您在《哲学与人生》中也花了大幅篇章来介绍这个哲学流派,能谈谈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主要观点以及承续性吗?2 Y$ i1 s8 t- B2 j3 I; ^% Z
  
$ Q$ N& e* [) n; b& \  傅佩荣: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要突显个人的价值,不应埋没于群体社会中。“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万物只是存而不在;“存在”是指个人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是充满警觉的动态抉择过程。& {' j/ [2 k( a2 f# K0 s; \8 w' g
  ' w& E1 h9 A: X1 O: x* I1 E
  首先,克尔凯郭尔出身丹麦基督教家庭,自幼即深感面对神的忧惧,在全有与全无之间挣扎。他描述人生有三种绝望,依序是:不知有自我,不愿有自我,不能有自我。他认为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感性、伦理与宗教。感性阶段的人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无法承担责任,最后落于忧郁。伦理阶段的人,虽有道德意识,但却自以为义而陷于骄傲困境。只有到了宗教阶段,人才面对自己的真实状况,依托于信仰而找到救赎。由初期阶段往上走,需要“跳跃”,那是抉择的关键时刻,是决定存在或虚无的刹那。这样的人生观让我们无法片刻松懈。
& b+ n1 w' @: I: K, f  
0 n6 a. p; W# p& b& n  其次,尼采的年代比克尔凯郭尔稍晚,他们二人的思想共同启迪了存在主义思潮。尼采出身虔诚的牧师家庭,后来提出“上帝已死”的观点,用以强调基督教所建立的西方价值观已经名存实亡,必须重新找到基础。他认为宗教宣扬奴隶道德,总是劝人压制生命的能力与愿望,而现在需要的是主人道德,要充分实现人性的一切势能。他倡言超人哲学,认为“人是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必须勇敢发挥身心潜力而成为超人(走过去的人)。他的悲壮情怀使人鼓起勇气面对挑战。
, w3 w# P# C& t7 E% q  ) D! V& o3 @" D" L2 m$ ]" G
  至于海德格尔,则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存在本身是万物的根源,而人这种生命在时间的过程中,由于意识的作用而不得不清楚分辨存在本身与一般的存在物。譬如,时间的终点是死亡,面对死亡人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抉择:要走向有,还是走向无?这是“向死而生”的心态。人要存在,必须真诚,亦即“属于自己”,让存在本身在人的身上开显出来。萨特认为海德格尔是无神论者,但海氏公开否认,他说自己仍在“等待神的来临”。现代人的茫然处境不是近似于此吗?
/ j/ y$ ^/ `* O: w9 J  ' L% c( @/ e8 A! w5 j& W
  周绍纲:在施特劳斯看来,从卢梭一直到尼采和海德格尔及其后现代传人的现代性批判,实际都是从西方现代性的方向上来批判西方现代性,从而进一步暴露“现代性的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危机”,而由此强调重返西方古典思想。您早年主攻西方哲学,后来重返先秦哲学,是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0 |5 y$ D: {) g3 S
  
6 Z3 f' r* B" n* ?) E9 _  傅佩荣:所谓西方文明的危机,可以推源于“理性独大”所造成的遗忘与分裂。人有理性,渴望探求根源,但是理性的运作注定是“主客对立”,因而无法回溯到统合一切对立的源头,陷入海德格尔所说的“遗忘存在本身”的困境。并且理性不仅造成分裂,还进一步消解及取代其对象,由此建立知识系统,但其中又是分而不全的情况,以致往而不返。譬如,人类发明科技,原是为了帮助自己,结果成了对自己的宰制,并且愈陷愈深。若想摆脱这样的危机,除了回溯古典哲学,还有什么出路?9 O) \. s$ x! Q
  
% ?) B6 }* N# Q; P* y( [  由于西方文明主导了现代文明的进程,他们的难题乃成为人类共同的问题。在寻求解药时,应有分工合作的观念,不能期待自顾不暇的西方哲学界。我研究先秦哲学,开始时是被动及被迫的,因为我知道自己若是继续研究西方哲学,永远只能做个追随者、介绍者及评论者,而无法拥有发言权。后来我发现先秦哲学的丰富与深刻,其中还有不少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可供现代人参考及学习。我这才体认到孟子离开齐国时所说的“浩然有归志”,决定在探求国学的路上全力以赴。
* s6 \+ |' O6 C  e- D2 X% ?  & u1 W9 z% C) l5 N
  周绍纲:在中国近代,也出现过现代与古典之争。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科玄之辩”,无论是偏左的陈独秀、李大钊,还是偏右的胡适,在对待梁启超和学衡派等人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晚清以降,中国的主流思潮打破自身的神话,开始学习西方,这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有其必然性,但启蒙本身亦值得反思,神话的启蒙有可能转变成启蒙的神话,启蒙理性本身成了一个神话或者说迷信。因此,反思对西方的迷信,重返中国哲学本身,这个路径目前逐渐清晰,是否可以说是中国当下儒学兴起的主要原因?
9 B" t9 g4 A+ y4 r! y  5 h  t( `" C( f% k
  傅佩荣:西方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是顺着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回归希腊人文主义”所开展而形成的,其目的是超越一千多年中世纪的神学思想,让人依其理性之光而重新觅得真理。理性可以助人启蒙,但人若只剩理性,则它难免沦为工具理性,只知计较利害而忘了人生还有更高的目的与价值。理性所带来的进步保障与乐观心态,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受到质疑,到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而消失殆尽。
5 o6 b7 L# Y- R# o, g  
+ V6 `$ Y" `; E  从这个背景看待中国当前的儒学兴起,并不是要回到启蒙前的中国,而是要肯定中国是一个早熟而健康的文明。但由于秦汉以来帝王专制的政治现实,这种文明一再受到扭曲与误用。今日谈儒学,必须有此一体认,否则可能陷于另一种对儒学的误解。至于一般所见的国学热或企业家学国学,则有寻找自身价值观的意义在,与前述儒学兴起是合拍的。
大型搬家
鲜花(85) 鸡蛋(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7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asygoing 于 2012-12-27 14:48 编辑 , L5 D3 _( }, ]" O: \

0 F$ |' y( F2 G文化中国让我们暂时不必
( C, q9 _( U; T. P  
# t. u% _% T- S2 ~  聚焦于地理或政治制度; C. g: `2 [9 g# O
  2 Y% z( `4 G2 x
  周绍纲:我们知道,儒学长期以来作为经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孔子又是儒学的创建人,曾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您如何评价孔子?
1 s6 A  D$ L+ A! n1 z  
; R3 [( [1 v% q' U4 p$ h$ h  傅佩荣:研究孔子,首先必须分辨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在后代学者心目中的思想。孔子的时空背景是封建制度趋于崩解的春秋时代末期,他的思想难免具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依然能够提出一系列有关人性与人生的见解,深富普世价值。
8 b/ N" ]" ?; M% J8 V! _  ; ~/ G  q% N5 L; m1 z7 m* S
  韩愈所谓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其实只是孟子所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一语的加强版,这些话可以视为个人对孔子的衷心推崇,但不属于可论证的观点。) \; i' t; D; H& {, z$ W6 U
  
" S0 g( D7 T" Q9 \  今天我们研究孔子,与其传颂这一类空洞的赞美,不如认真分辨孔子的真正思想。我的看法是:六百多年来,中国念书人学习孔子,都必须经由朱熹的注解,而朱熹本人是哲学家,他的做法正是他的论敌陆象山所谓“六经皆我注脚”的最佳写照。表面上朱熹在注解四书,其实他是以四书注解自己的思想。学习孔子若不先看清楚这个事实,实在无法真正认识孔子。我对孔子的评价见于《译解论语》、《人能弘道》、《孔子的生活智慧》(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等书中,不另赘述。+ _/ n, K. c5 x& b- r/ Y* j
  
$ y2 Y# H- c; e- |& Z. D( N0 h% M& N  周绍纲:在“如何获取幸福生活”这个问题上,孔子的见解与苏格拉底有何异同?
2 \% n. R$ v( H' A  " P7 t( f8 v0 C; j- O
  傅佩荣:相同之处有三:一是个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得到安顿,所以苏氏强调个人与城邦的关系,孔子也倡导礼乐治国,修己安人。二是他们都肯定个人良知的要求与神明的旨意相互呼应。苏氏一向遵守内心精灵的指示,孔子则力求心安。三是他们都认为人生是一个走向完美的过程,并且自我修养是必经之路。相异之处有二:苏氏在对话中探索真理,孔子则以老师身份回答提问。另外,苏氏以灵魂为人的真我,视死亡为解脱;孔子则兼顾身心双方面的需求,希望使现世趋于完善。  f3 M) m# ?# f4 b' F1 y8 i
  7 C1 H  W( q& J* u
  周绍纲:无论古希腊的城邦,抑或中国的乡土社会,都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的前现代,个体之间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作为主体“我”可以替代“我们”。而现代社会显然是陌生人社会,个体的生命叙事不同,“我”是无法替代“我们”的。现代哲学在解决“人们如何获取幸福生活”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您觉得现代哲学能够担负提供“幸福生活”的职能吗?
; M4 [8 e9 [& C0 I0 h  
9 H9 h0 [& C8 c) J. \  傅佩荣:有关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可以分两方面来谈。以西方而言,原本的考虑顺序是:一,追求自我实现;二,保持自我与上帝的关系;三,在社会上但求不违法或违法而不被抓到。这其中,所谓别人或陌生人,似乎沦为背景或阴影。到了二十世纪,马丁·布伯强调“我与你”,经由存在主义马塞尔的“人与人互为主体”,再到勒维纳斯重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然后人际相处的合宜性才露出曙光。另一方面,在先秦儒家看来,这并不构成问题。其主张有三:一,人性向善;二,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三,在判断关系是否适当时,要考虑“内心感受、对方期许与社会规范”。因此之故,儒家强调真诚、恕道与礼仪,孔子的志向也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幸福生活的方法即在其中。
: a) p/ {) R- @  
* E5 `) P# A# e8 O  周绍纲:那么重返儒家或者重返传统的意义何在?9 h* n$ u0 R/ }# }' Y, I! {
  
4 X% E4 h4 c2 d" R( z9 X  傅佩荣:重返儒家的意义在于:一,回到先秦孔孟思想的原典,由此摆脱两千年帝王专制之下的学者的偏差注解。二,重新展示儒家“一以贯之”的系统,建构一套圆融理论,可以协调人我,打通生死,联系天人。三,为现代人指点方向,使儒家成为中国人以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资产。依此进一步可谈重返传统,亦即包括道家与易经的珍贵资料,以及“经史子集”中值得传述的作品。我个人认为现代人必读的经典首先应选择四书(论、孟、学、庸)与三玄(易、老、庄)。其他则依个人兴趣与能力再作选择。正如大厦有了稳固的基础,然后屋内的设计装潢不妨各取所需。! F- x3 w& {2 g7 Q9 ]
  1 m3 k: E1 A, R8 p+ X
  周绍纲: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您是如何看待儒学三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意义的?
' B/ ]& T+ g/ o! a' {  ) z2 z8 j8 ^% S4 x6 N, L
  傅佩荣:《大学》是古代为培育贵族子弟成为政治领袖所写的一篇文章。文中提醒这些学生有关修身之法,以及后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理。以“内圣外王”称之亦无不可。现在暂且撇开朱熹的注解,稍作说明所谓的三纲。* O8 G, b3 \7 f3 o' r
  
7 n  ~, K7 d. [+ K  一,明明德:“明德”一词是《尚书》常见用语,专指统治者“对百姓行善”。因此,“明”明德是要求学生“理解”此一重责大任,不容忽略或混淆。二,亲民:这是明德的具体作为,要亲近爱护百姓,使百姓也能相互行善。三,止于至善:天下百姓皆可得到安顿。这其中的理解关键是“善”的概念,亦即前面第九问所谓的“人际的适当关系”。
$ H5 E* `/ T& K9 [! o2 g  
) g& H- A4 D3 W8 D* R$ I  焦点转向今日的大学教育,大学生将是社会上具有专业能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岂能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推许的仁者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要“成己成人”,与大众携手创造一个日益完善的社会。
% K9 }* F, Y+ Q# d1 u% E  1 Y6 S! t7 {+ @- W" {, F
  《大学》的三纲在今日仍有启发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修身”为本。若不先修养自己的言行,并且做到“诚意、正心”的功夫,将来恐怕不易历经各种考验而坚持原则。孟子所谓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许听来像是口号,但仍有无比的人格尊严挺立于其中。大学生有志者何不致力于此?1 U* ^  \+ s/ ~1 ^* L, C: |8 R
  6 E% J2 i# H% P
  周绍纲:新儒家曾提出“文化中国”的大概念,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 Y! x7 d& y, v7 h& p. D6 q  
+ D+ E  o( i  ]4 p" l3 a: p3 x$ N  傅佩荣:原则上,这是很有意义的概念,因为在人类历史上能够由古至今一脉相承,并在血统、语文、思想方面皆可大致保持一贯的只有三个民族,就是中国、犹太与印度。简单说来,中国历史上虽有朝代更迭,甚至异族统治,但其文化依然循着先秦所奠下的理念在扩充发展之中。这里所谓的文化,是先区分其内涵为“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再扣紧其理念层次来说的。这种理念不论以文学、艺术、民俗或宗教方式来表现,都可以推源于儒家与道家的相关思想。因此,光说“文化中国”一词,有可能沦于空泛,最好是努力界定此一文化的理念到底对现代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在面对西化与现代化的冲击时,能否“再生活力”,提供我们健全的价值观?此外,“文化中国”一词可以让我们暂时不必聚焦于“地理上的中国”或“政治制度上的中国”这些观念,同时专就理念上进行研究、沟通与发展的工作。
鲜花(219)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开始引进外来哲学,本国的没人提了.懂的人也不多了.
苏莫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2-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莫莫 于 2012-12-27 19:56 编辑 / C" I# E* {, Y! H5 ]/ W

3 n! ^1 v& `0 A1 R唉, 看了全部。说的很深奥。我是个对哲学很痴迷的人,但我从来没在哲学中感到过快乐。相反都是沉重。 一段时间没有想哲学的问题了,想着这样一句话,简单就是幸福。试着把所有的事情都简单化了,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的大脑沟太多吧。索性不想了。 我是个不能感知太俗气的幸福的人。所以喜欢学习。学所有我能学的东西。没有目的。 喜欢这句话,人生是盲目的。 可是很多人确一味的总是给人生定制目标。 我已经不敢想的太多了。面对繁星点点的夜空。我只是会想到很美。 在也不会问自己,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去爱,为什么我要有个家。 为了什么我要付出-------为了什么我------。 哲学是没用的学问。 只会让人自以为是。 因为人生就是盲目的,为什么还要有哲学来指引。 爱咋活咋活吧。 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我赞赏这句话,而我个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的改正错误和犯错的过程。 而不知悔改的人,那就是垃圾,白活。 我一直鼓励自己每天都要不同。 每天都要找一点自己的不足。 也许,在我死前我还不是完美的,可是我起码尽力了。活着真不易。 看到一些人给了自己那么多的目标,我笑了。 我每天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幸福和快乐。 我视金钱如粪土, 可能人们不相信。 我最大的想往是一无所有的在这个世界上,只体会真实。 所有的,都会因为所没有的而改变。 那就是人性的真实。很悲观,也很残酷。 如果我说所有的都是假象,你又怎么说?人们每天都在演戏,可是确总是想着别人是虚伪的。
鲜花(345)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行明镜中 于 2012-12-27 21:57 编辑
- m/ I8 T+ P6 q1 N/ X: f2 J" g1 i2 p, p% {, L: g4 b
分享,哲学减少了我对人生的恐惧。我似乎生来就有一种恐惧感,无形的。我试图去弄明白,但是我早就本能地感觉到我不会真弄明白,哪怕只有一点儿光亮,我也可以不活在完全的黑暗中。这就是我对哲学的理解。
鲜花(345)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人行明镜中 于 2012-12-27 22:03 编辑 6 i9 d; ^2 F& ^% \+ w1 y
苏莫莫 发表于 2012-12-27 19:49
+ l4 e' F" [- @. }唉, 看了全部。说的很深奥。我是个对哲学很痴迷的人,但我从来没在哲学中感到过快乐。相反都是沉重。 一段 ...
* h1 P1 `2 u! _
* o( K/ I  \4 X' i7 G6 n; ]
你所提到的对与错的标准,难道不是一种与哲学相关的东西吗?我的理解是没有人不活在哲学中,即使ta什么也不信--那本身也成了ta的人生哲学。区别是有的人清晰地认识到,有的人没有意识到罢了。和江湖是一个道理。
苏莫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2-2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行明镜中 发表于 2012-12-27 22:01 5 I) W( V5 T' ]5 L1 _# S3 f
你所提到的对与错的标准,难道不是一种与哲学相关的东西吗?我的理解是没有人不活在哲学中,即使ta什么 ...

: T8 X3 H$ L! W+ o那个不活在哲学中的人就是哲学。哈哈哈。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9 06:29 , Processed in 0.10833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