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005) 鸡蛋( 11)
|
' B- j0 w, M4 U' k$ p% ]6 d2 e很多华人老人难适应美国% h: I8 d" e. v3 ?: _
6 g ~0 N+ [+ @$ `- o
儿女很近 幸福很远
, N! _, O. C+ }" p/ Z% ^+ H
+ t u. p% J) i0 h- m' E当地时间19日,在纽约街头闯红灯时,一名84岁华人老人与警察发生冲突而致头破血流。不久前,一名天津老人在刺死自己的儿媳后自杀身亡。这两位老人的悲剧足以让我们对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9 k- ]5 N! h1 m # E& K9 Y4 H8 B S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漂泊之路。
. s- l+ x$ `7 t& W
0 ]& }$ H& T% p$ }7 p7 C' y, a 入“发财团”
% @' T0 e2 N0 W' Y5 E7 b- m' G, K ( n1 |4 T' t T2 @" n: v
有时捡破烂
9 h1 ~6 d- ^/ J1 m7 ?$ N 5 p/ X6 ]7 _" J* S/ J2 T3 n3 W9 m; r: m
已年过八旬的华人李老太家住纽约法拉盛,她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和老伴儿一起去赌场吃顿免费午餐,顺便赚点小钱,然后再搭乘“发财团巴士”回法拉盛。: w3 T3 z8 {! }
4 N" W5 x- x1 b3 d6 e0 Q
在美国《侨报》做过3年记者的张凯告诉记者,“发财团”已成为华裔老人的“另类美国生活”。原来,美国不少赌场为开发客源、增加人气,通过华人旅行社专门招揽华裔客人。为吸引这些年长者,赌场不仅提供接送服务,还提供免费饮料及午餐,并且提供赌资。虽然要忍受往返两三个小时的舟车劳顿,还要花好几个小时 “坐班”,但一个月能挣六七百美元现金。) S5 S" O3 t s/ h$ Y7 q
- \6 j' W5 m$ K5 U! T
张凯解释说,在法拉盛,大约有60%的华裔老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些老人无儿无女、单身家庭、身体残疾等;有的则是爱子心切,被儿女骗得身无分文。虽然美国也为老人提供各种福利待遇,但很多华裔老人特别是新移民老人却很难申请得到。即使“幸运地”申请到,一个月的生活补助金也仅有40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
. U" N. `- Z* g& r" ?+ V 7 v1 \# l( n. ]( |5 j! @) `: W. |* K
所谓“穷则思变”,很多老人不得不开源节流。来自广东台山的唐老太住在旧金山唐人街,她现在基本靠社区组织派发的免费食物过日子。她每天四处打听免费食物派发点,只要腿脚听使唤就去排队领食物。
1 Z2 F1 f8 S' Q8 i 0 D! R( |2 q2 C$ z' b9 c" V& t
另外,迫于生计,许多华裔老人甚至干起了捡垃圾的活儿。在法拉盛,记者就见到不少华裔老人在捡拾那些可回收的瓶罐。. r8 ^, O- Y$ \; e
2 {1 f8 R+ p% @$ D
有人住蜗居0 A! C5 k. e+ @
$ W& M3 g/ [1 Q! ?7 u. \6 b 有人睡地板
9 Q$ H7 [" A& w4 v' s
D- W$ L: I2 {) B# W很多人以为在美国就能住花园洋房,但对很多华裔老人来说,蜗居也成了奢望。很多华裔老人用月收入的35%来付房租,有的还需要支付高额的水电煤气等费用。) _, N. }. ]% M N& c4 M7 K
) O: l$ B1 w* G
在旧金山,许多华裔老人都蜗居在唐人街上狭小的散房内,独居的何姨是当中的一员。在一所名为“泰平旅店”的寓所内,记者拜访了何姨。何姨来自广州,在唐人街生活了27年。她曾在一家餐馆打工,她的好手艺为老板赢得不少回头客。但自从10年前因工伤赋闲在家后,何姨搬到了这里的散房居住。如今,她每月的收入来自伤残补贴,大约800美元,但房租就占去600多美元。记者看到,床头摆满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房间内几无下脚之地。, J; @) [) U q* W
" M1 S$ `" g5 F; \
今年65岁的孙老先生也在为住所伤神。他在福建原本有很大很不错的房子,一年前被儿子接到纽约居住。因家中居住环境狭小拥挤,只能天天睡客厅地板。并不是儿女不孝敬,只是目前儿女都处在打拼阶段,收入有限,所以一家三代只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1 ~0 w+ Y( ~+ B6 R
4 Z) T! {3 f% L: W. E( h/ F- ]1 A
今年60出头的东北老人老徐似乎要成功一些。他在多年前花10万美元买了一套一居室房子,但每月要交近900美元地税,而同样面积的房子租金也不过1000多美元。为应付各种费用,老徐每天不得不干10多个小时的活儿。 h- Z0 t' e. c
. C' A$ t; Y( h* j g% O) w 心灵空虚5 M% d$ F) o3 R u& @# T: t
4 }( Z% z4 s/ [% y7 W 子女上班 度日如年
; ]' r/ h/ X4 ^* A+ m, q3 Y
: v) @, T: u8 z9 y对于华裔老人来说,语言是他们融入美国社会最大的障碍,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唐人街。由于紧张的工作节奏,子女也无暇陪着父母。华裔老人内心深处十分空虚寂寞。3 w/ Z& V0 ~1 T! e1 B1 J
' A) u" h& v+ N0 }4 f: I
来自广州的张老太太今年70多岁,她和老公退休之后就被儿子接到美国。每天除了看中文电视就是打扫卫生,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小区里白天静悄悄的,每当有汽车经过,他们都会下意识地往窗外看去,尤其是下午孙子、孙女快要放学回家和儿子儿媳快要下班回来时,他们等待的心情更加急迫。但在回家之后,孩子们又各自忙碌,真正能和他们坐在一起说说话的时间并不多。日复一日,老两口心里有说不出的寂寞。" ]* V# j, t. \3 _ B4 A1 U7 q
8 v4 U7 |; J& v8 w3 R# }" A; n E! N
而对于那些失去老伴独自赴美的老人来说,日子更难熬。来自中国大陆的赵老先生就要随着女儿在纽约长岛买房定居了。这里景色优美,但几乎与世隔绝。平时女儿上班后,家里只剩下赵老先生一个人。他常常把屋子收拾了两遍还感到无事可做,只好看着日出日落。4 Q- V% h. J+ v$ J( q
2 j7 ~: N0 x1 m一对来自武汉的老年父母表示,他们中年时千辛万苦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孩子离开将近10年之后,头发已花白的老两口才终于踏上了美国领土。“在美国100天,真正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加起来不超过1周。”
; {2 Z w' |! q# c+ J P% P% b # ~( \1 M: L9 m
东方孝道 土崩瓦解% v, {, @) w3 O4 }
4 a9 H3 l, N. g! k5 S5 i$ Z1 j/ u一些华人子女已经西化,他们会帮助父母申请社会的补助金或者将父母安顿进老人公寓。但对于一些有着“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来说,却有着被遗弃的感觉。1 }1 F" H F6 w1 |, n) g1 k
" u9 h5 k' H$ R8 K/ w沈女士住在洛杉矶,她的车有一次在超市停车场被一辆本田车刮到。就在她向肇事的华裔老人索要保单的时候,老人家竟“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哀求道:“我已经 80多岁,如果保险公司知道我出车祸,就不会让我再开车出来买东西了。”沈女士问道:“你这么大岁数了,干吗还自己开车出来?为什么不让儿子帮你?”“别提他们了,两个儿子从来都不看我。否则,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还用得着自己出来吗?”听了老人一席话,沈女士于心不忍,这场车祸就不了了之了。1 e6 j: q( z$ B& ^- {( N
) m c. Y& [" M! }, ?上海老陈夫妇是上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如今子女独立。但子女的不孝带给他们的是无限痛苦。女儿没有房子,逼父母把房子“卖”给她,把父母赶到车库居住,连个烧饭的地方都没有。每逢过节,女儿一家喜气洋洋,大吃大喝,却连一碗馄饨都不送给二老吃。许多老人用毕生积蓄给子女买房,却被要求支付房租,生活很是凄惨。+ H+ Q& r1 E% Y/ T3 Q4 o
, c( f& A2 W" g) x3 Q# \7 f
有些老人甚至遭遇子女的家暴,住在法拉盛的林老太由于没能及时弯腰捡起“一枚硬币”逗孙子开心,被一把揪住其衣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林老太想搬出去却无法承担房租,想回国也没钱买机票。+ U$ U0 q o9 } F+ e4 ~+ z. F
2 z$ d; m. D; d5 i' d8 W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教授卢又华博士指出,中国的传统孝道在美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老人会发现,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经变得“不中不西”,孙辈们已是美国人,“子女们要求父母做出改变,以适应美国社会”。
3 }+ l2 G; Y) ^+ D5 s' \. i, e
) l5 e% N2 h( r* n$ U 严重后果
h, I: Q" ` y% y4 w
7 m6 d& F0 ~+ X. J! I+ _2 Z0 h因住不惯美国
; I( ~0 h J4 `$ W9 d# w ( d! V# h; I& r! t( f% U, y
华裔老人自杀' s5 }* u: z0 a$ H! Z
% S; ~' x2 g$ ]
在众多压力下,沉默的华裔老人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记者在旧金山采访时获悉,2012年2月,一名华裔老人在赴美探亲一个月后就自杀。据称,老人在事发前曾向家人表示“住不惯美国”。
7 e- O% ?0 i6 [" h5 N$ m' f : [0 k4 \3 ~: l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去年的调查指出,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华裔老人极易心里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较其他族裔要高。其中,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始终有自杀念头。* r. S+ L! ?% e# H7 ]: V2 R4 Q3 \
$ b' G) B6 m- m9 A5 Q在造成自杀的原因方面,华裔老人如果体弱多病以及只能操单一母语,特别容易产生孤立与轻生自杀念头。朱贲靓指出,与家庭之间的疏离逐渐成为自杀率年年升高的主因。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我们不在乎粗茶淡饭,只求能跟孩子多待一会”。但不少华人父母表示,即便这么低的要求,在美国也属奢华。+ Q8 t6 k' B; J
7 S8 @( r6 n4 `3 d C7 s4 {调查指出,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忧郁症状。由于家人的冷淡不关心,使老人失去自尊,心里总想不愿成为家人负担,于是产生一了百了念头。7 O3 I! G/ ?/ `/ K: P$ A; z! h+ ^
5 [9 H7 W% h6 ~) a8 O+ ]% W 子女支招) T; R) D; {/ D! \# B/ d+ q
) p2 a% b F. B. Q对于老年移民来说,子女是他们留在美国生活的最大动力。对如何适应美国子女有何建议?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讲述了年轻人的方法。( q' e* l/ H: ?* L% V( i
8 U* \' c; H; b- B7 M% |; E" z 不会说英语
& Z" c) {6 k! ~$ |7 b$ }0 O0 L* K
- _; c, q8 q: e' D0 C" P1 c+ I也勇于交流
: D/ s7 y" X6 `+ C( h H# n 5 ~: u4 W( D0 h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吕小姐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生活已超过10年。她的父母生活在国内,由于不舍得离开家乡,两个老人只是偶尔到美国去探望女儿一家。) U$ |3 W0 e0 }# _" d7 o7 K
; L+ M! b; X/ x1 v9 B9 a
吕小姐介绍,家里两位老人每次探亲大概都会在美国停留半年。得益于二老乐观开朗的性格,父母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难题。
0 Y, K0 N \; b7 o 6 s( x% W) ?0 y* ^
她说:“能否融入最主要还是要看人的性格。像我父母还是较适应,因为他们性格不是特别挑剔,也比较爱社交,对美国文化有包容的态度,即使不会英语也敢和美国人交流。这样的性格对环境适应比较强。”吕小姐说,“我也就是在他们刚来不久时带着他们四处转转,给他们办个公交卡,然后两位老人手里拿个GPS的地图、一张公交卡,就自己乘车四处转了。”" S8 ^4 A, d5 a
8 G4 V: C5 @4 w& P
多开拓渠道: D' g, w% A1 V6 r
" C% C9 D* I, l) J3 y* R- h
认识新朋友
) X3 ]4 J# L0 H; w: L
0 m. h" L3 R) F% Z0 }- Y, L在美国匹茨堡工作的黄先生打算把父母接到美国居住。虽然父母根本不懂英文,但他有信心帮助父母在当地交到新朋友。
$ h" |: w* _$ q2 X$ f & k1 a. I4 t. G5 o, C8 Z- ~3 R
就黄先生的经验,社区图书馆和华人教会是想要定居美国的中国老人两个必去的地方。黄先生介绍,在匹茨堡,基本上每个社区都有社区图书馆,提供许多免费的活动,像为外国人而设的英语角、瑜伽、画画、跳舞等,通过这些活动父母可以认识一些热情的美国老人。& t' e: o: X2 l, \: |
( `- Q1 _: c% x! f; j2 b
而华人教会则是结识在美中国人的最佳场所。“美国的华人教会分布十分广泛,乡村和城市都有,而且是开放式的,不管你信不信,都欢迎你去参加。”他说,“那里聚集了许多中国人,父母要认识新朋友不难。”
8 a; f7 ~0 O& N5 K4 } ) d8 x1 T( C, x, _' L; |
除此之外,在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子女在美国基本上都有一个华人朋友圈。黄先生认为,只要多把父母带到朋友家做客,久而久之,“几对老人在一起也可以打一圈麻将了”。5 U! U1 Q- i' S: C. G' B6 R# o
' b" d' e# R" y, O
“如果子女是生活在美国的大学区,那父母更加不用担心了,像匹茨堡的中国留学生就很多,聚居在一个区域,很多父母都会过来帮忙带孩子或探望,公车上都是中国人,不愁交不到朋友。”他说。
, R0 [" ]: k: z% J
, i* M X1 N% q- `, h 找“语言交换”6 I7 |( q- {5 K' c: {% N6 ?
2 P$ k9 J4 P' p1 J6 p& K
到大学去深造
" X4 [0 U& R: ]2 ?4 ?9 J
3 b& G" h8 E& m; y来自广州的陈小姐去年将父母接到美国与她团聚,打算定居美国。虽然二老对学习英语十分不上心,但陈小姐认为,要让父母可以比较独立地在美国生活,掌握基本的英语会话必不可少。/ c3 v5 [7 J2 g$ V/ S- U4 o
) D' J+ k6 l: J
为帮助父母学习英语,陈小姐下了不少功夫,最近她就为两个老人找到一个“语言交换”项目。陈小姐说,要找到能和父母配对的“语言伴侣”不难。华人学校是华裔在中小学阶段学汉语的途径,许多第二代移民不会讲中文却很愿学,陈小姐父母就教他们中文,他们则教英文作为交换。" M" u& i% Y8 c
2 p7 |/ F2 M7 O( V& r除了“语言交换”,美国政府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机构也会开设一些学习英文项目。很多美国大学生会应聘去做志愿者,因此费用很低。
! ^3 p0 V. d. m3 N5 h* X
4 e' `/ b3 K" } r. v陈小姐还建议,如果父母上过大学,年纪也不大,那完全可以鼓励父母继续“深造”,“上学绝对是融入美国最好的方式。”她说:“朋友的母亲曾是一名大学教师,50岁时为了子女来到美国生活。当时她选择读语言学的硕士,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一个中美交流项目的负责人,现在的事业比女儿还要成功。”
! U- k; V6 ]9 o5 Y: E * q2 v; l' N% {7 T. W, u+ Z2 ~+ s
6 D7 X# U( ~1 G/ Z2 o
# c/ L6 h4 N m$ I9 J9 o% O2 x
8 w: M- o) T/ [- c- v6 S
, I# d: M0 q* u! z% r
2 d8 x: X, r; F2 N$ G/ h c8 W/ L V+ Q5 A6 Q d( V
! |( Z; q1 c2 H& |1 n9 O* N) e# ?- I; ~; O6 i+ Y8 {2 D$ U1 X
* G) z( F4 ]' E1 G4 T
- P; [: M9 Q c$ J! C/ n- j* [- m0 Y. k6 V- n7 t1 C# l2 i; c- Z
补充内容 (2014-1-26 08:34):
3 C% r5 U, F& {. R# [. w7 R+ V* ]thank 太子 |
鲜花鸡蛋北上太子 在2014-1-26 05:34 送朵鲜花 并说:主题深刻 震人发聩!玛丽是理性的敏锐的现实的!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