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4|回复: 5

百度汉服吧里的讨论 很有意思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ZT]汉服由影视剧引起的几大误区
0 ]' l5 i# {( I$ e" D6 \  A$ k+ S8 R/ s& o. C) e# H5 Z
不得不承认,影视剧的力量是强大的,相信有很多人是从古装剧开始接触中国的传统服饰的,遗憾的是,中国的古装剧也是最不能体现传统与真实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古装剧都是经不起推敲,剩下的那点简直可以直接忽略,我想这种情况作为一个自称有五千年文明,有衣裳之美的国家,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古装影视造型,由最初单纯的舞台戏装,到六十年代以后的“改良”戏装,到八十年代外来元素的加入,再到现如今的穿越臆造之风愈演愈烈,已近似疯狂,造型之变幻莫测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犹如不能自拱的野马,不知奔向何处。在我们拿着这些荒唐的造型痛骂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范低级错误的影视剧要骂,可是那些打着制作精良的影视剧,就好比假古董一样,似乎是真其实是假的这一部份更要注意,因为他误导大众的可能性更大,也许未必是他真想误导,但主因可能是:这些设计师的概念中并没有将汉服作为一个具象来处理----没有人会恶搞或随意变动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却可以随心所欲,根据好恶来设计戏装。  5 E) I3 S: b0 C: I$ K: v
6 C) O# u: M$ X5 R# V$ p9 i9 H. T: [5 U

* y* ^; R6 W% V错误一、曲裾+大袖衣  # j' P8 A7 E/ l/ X
  U$ x; ]& b+ p/ s' ?; E
说到在曲裾外面加大袖衣,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汉武大帝》,可事实上大袖衣的历史可以追溯更早,那就是1989年的《倩女幽魂》,为其设计服饰就是曾经被汉服界痛批的香港造型师,人称BOBO姐的吴宝玲,我认为可以给吴宝玲一个中国古装剧无冕之后的“桂冠”,因为只要打开电视,中国的观众几乎逃不开吴宝玲小姐造成的视觉印象,从《新白娘子传奇》、《倚天屠龙记》、《小宝与康熙》直到的《小李飞刀》、《至尊红颜》、《刁蛮公主》、《大清后宫》等等,平心而论,《倩女幽魂》如以特定造型来看,还是成功的,当然,可以说大袖衣出于唐五代,但对于当时的吴宝玲小姐来讲,她借鉴的却是日本的和服,大概是因为日本的鬼文化更能营造气氛,这种倾向在《倩女幽魂》第三部愈加明显,观众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其中女鬼造型对日本浮世绘的摹仿。但从此以后,吴宝玲就成了大袖衣爱好者,所到之处,都少不了大袖,这种形式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后,从港剧再到内地市场,越炒越热,终于登堂入室,连央视都忍不住学上一学。于是,不仅是大袖衣,连平安朝时代的发型也被附会了汉代平民女子的椎髻,最终就形成了大袖衣加曲裾的造型,大袖衣带着长长的衣摆,横扫中国影视,无论魏晋,莫说宋明,男女皆宜,只要里头算得上是一件衣服,都得加一件大袖衣。  4 V6 |1 u# w! Y- r0 s. C9 o: \' R

) y* A& G1 U; e* F- V6 ] 贴子相关图片: ( n8 k- c* u7 |$ ~' }
2 d: p0 w6 x; r) f

7 w4 Z1 }+ g2 ?0 _3 N
- K8 @: ]( q" ~0 Y' r1 p; [& l* q 中国的大袖衣特点并不在於如同日本十二单式的长衣摆,而是袖子和裙拖的长度。如新唐书说:唯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令管内妇衣袖四尺者,阔一尺五寸;裙曳地四尺者,减至五寸。  2 k- U: M; d  f5 [' l2 r% A0 m3 H

8 `& K2 Z) A; y/ E1 q; ^# r3 ? 贴子相关图片:  % |/ D5 X8 b; V& |  H

2 {/ {- b* a7 z- [# _. S( Q
- A5 S1 ?7 B) j" T0 E* }& w) F+ I- s 请问披著这些大袖衣,你能看到任何具有规范的衣制,以及人物的身份,年代及场合吗?大袖衣不是创新,而是炒冷饭,还是一碗已经馊掉的冷饭。  
* J0 f) d  ?# B1 x* U
# B- f. s; W* l$ q 贴子相关图片:
' i2 q* @( H3 A& B0 U4 w
; @" {8 }# G9 ^+ g1 Y; Y6 D/ Y4 S2 I" d3 s; E. `- X5 O0 a7 v
女版大袖衣  
7 p- F" U) V: t$ x2 u( s
- q3 I" `# V1 ^' v% Q4 C4 Y
) h2 _; d. D" M/ ]5 R# i' k" q曲裾的特点就在於由於缠绕所造成的特殊效果,又何必在外加一件大袖衣喧宾夺主。  
! A% u9 O  m' ~! P8 L2 \4 R! k1 M
, s. N- B, h; x, x5 c. H 贴子相关图片: 4 y& B& }' E  Q) ~: @9 f0 |
7 L7 ]6 E7 \4 u  W
3 F: s* i9 D) o! T7 v
错误二、“明代”的斗篷  7 K* v9 w: {6 R" x
- S$ E* i' z9 k2 U
认为斗篷是明代的,可能是受到戏服的影响,这个错误更是由来以久了,追根究地还是因为清初的十从十不从中的“倡从而优不从”,但服装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戏装在经过二百多年的变化后,其实也加入了许多满族服饰或清装元素,比如蟒袍官服底下大量的立水,番邦后妃的女旗蟒,,中军卫士的马褂等等,其中也包括斗篷,斗篷俗称“一口钟”,样式为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满语叫“呼巴巴”,也叫大衣。有长短两式,男女都穿,在戏装出现的大多为抽口斗篷,在慈禧和德龄的合影中就可见这种抽口斗篷。明代出行的外衣不是斗篷,是披风,亦如褙子,明朱舜水对此有描述。然自中国有影像开始,古装中的仕女出门一定披著斗篷,所谓思空见惯,斗篷成功的穿越出大清,在中国的历朝历代生根发芽。 * R( X/ r/ d' b! b7 y
8 q' ]( F2 p, l3 J. X! r% e8 w
错误三、敞领抹胸襦裙  
, ^# j: a: ~0 g' j+ [! ]& W& r9 Q6 N! ?6 `: x+ K
这种款式现在少有人穿了,主要流行於影楼装中,亦是中国古装剧的最爱之一,早先看港片《新流星蝴蝶剑》那会儿就出现了(亦是吴宝玲的大作),当然这一款式的影响力真正体现是在由叶锦添担任美术指导的《大明宫词》,武则天那件相当有创意的圣斗士冕服就不要讲了,片中那种将头发侧覆或正覆于额头上的发型在以后的影视剧中大行其道,并发展出许多副产品,有一些人不明就里,也认为是“传统发型”而一并学了去。至于敞领衣,内加抹胸的造型,让想象力丰富的影视装进行开发以后,又多一种敞领曲裾,影楼装最好这一口。其实敞领装历史上不是没有,南北朝时期就有过,但其中搭配的都是圆领或是方心曲领,如北齐徐显秀墓就是如此,从不见里面搭配抹胸的。  1 a' R( z$ r5 {1 a9 y

8 \" Y: R9 d- j1 g- ?. g  E* \错误四、高胸裙+大袖衣  
3 c% c# r/ h  f( D) x- W7 m
8 S4 w0 F1 k% f! T这种错误算是第一种错误的延伸,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还是一句话,不成规矩,难成方圆。因为有些人是用影视剧得来的印象,再套在他所能看到的有限的几个古代绘画当中,然后偷换概念,使这种错误变得名正言顺。高胸襦裙不是诃子裙,而被称为“钿钗礼衣”的晚唐五代至宋初的供养人画像中所着的大袖衣者,与盛唐时期的高胸裙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 ]# b0 ~7 b: _# ^& `; _; a0 s
6 b6 V: x( M. R$ Y1 y5 T; r首先,钿钗礼衣是不是唐代女子的婚服,这一点有待商榷,新旧唐书关于钿钗礼衣的记载,是后妃贵妇的礼衣,并对他的穿着场合有明文规定,皇后之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袆衣,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穿著,鞠衣,亲蚕服之;钿钗礼衣,宴见宾客则服之;皇太子妃的服饰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三种,褕翟亦为受册、助祭、朝会之服,鞠衣,从蚕之服,钿钗礼衣,燕见宾客之服;命妇服饰有翟衣与钿钗礼衣两种,翟衣为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之服,外命妇出嫁、从蚕、大朝会之服。钿钗礼衣则为内命妇参见、外命妇朝参、辞见及礼会则服。这些记载都说明一点,钿钗礼衣不是婚服,而根据新唐书内外命妇服中描述,钿钗礼衣者,“制同翟衣,加只佩,小绶,去舄加履”的记载,说明钿钗礼衣是深衣制,与皇后的祎衣是一种类型,可参见宋代皇后的祎衣像。  
* `5 X# e3 A% j$ Y4 c. j8 d- Q( x# C/ e" [; Q8 j2 ~
其次,为什麽钿钗礼衣会被认为是大袖衣,我想跟这段记载有关,新唐书记载:花钗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之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袜、履同裳色。后面还有说“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袜、履同裳色。”连裳者,深衣制,但从前却看成了大袖衣,也就是说,亲王妃,还有六品以下娶妻,九品以上官员嫁女,所用的是花钗礼衣,而庶人女出嫁亦有花钗,只是不用蔽膝而已。  
; [2 A* }6 o( `: R) ]! x) Z: h! q2 {" g; ^+ h" H2 x/ C# v8 ~# j  s
第三、无论是钿钗礼衣、花钗礼衣或是翟衣,他都是特定场合的穿著,是礼服,供养人服饰中的大袖衣,应该是唐代常服或其它,并最终演变成宋明时期之大袖霞帔和褙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麽在初唐和盛唐供养人上看不到这种服饰,因为这种服饰在唐时还未形成规范,由最初的窄袖到后来的阔袖,是更能体现唐代时尚变换的一部份。  
4 F" V; [/ ?  i* k5 d1 a5 @5 o. {# z- |0 M
第四、高胸裙为盛唐时期的服饰,他是没有大袖衣的,唐女的服饰只有发展到晚唐时期,才有在外加大袖衣的习惯,且唐代的大袖衣没有褖,衣褖的出现要到五代时期,将这二者结合,难道不也是一种穿越吗?  6 G" F1 m# R% w; _, P" t

* A$ N: o/ l! b% @ 贴子相关图片:
8 [) i1 S2 o/ l4 ]) f
: C, D/ R: J: h. V  H: W
0 k1 ]/ a: @) G' i请问,汉服要表达的是什麽?要传承的又是什麽?难道只是个人的审美好恶?我假设有一天,中国的影视工作者良心发现,开始好好考证,用心做影视剧了,而我们却穿著自己编造出来,而根本子乌虚有的服饰说,这就是汉服,(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继续跟着潮流走)到时候又如何解释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呢?汉服要创新要发展,但必须是脚踏实地的发展,而不是天马行空。个人的标准将导致无标准的混乱局面,古人的衣著万变不离其综,自有一套规律所在,这才是活生生的汉服,只有以此为基础,把握规律,才能使汉服走向规范化的道路,汉服发展才会成为一种良性循环,而不至於一再陷入无序的状态不能自辩。  
9 {& d$ r+ p7 _' D- N/ `! Q; C4 O' m. I1 M
虽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但随著专家以及大众对文物的接触,各地博物馆的开放,历史的真相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近,难道汉服却要成为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言吗?请三思而行之!
鲜花(18) 鸡蛋(0)
发表于 2008-6-1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3 o( h0 F- r% ]1 A
7 a; P3 \' {" N' Z3 ^0 Q3 @
戏服须仔细考证,但汉服要创新发展,首要是继承,其次是发展创新,所谓万变不离其中,就是说继承汉服的主要特点,在其基础上,对些不重要的细节问题,个人认为,可以进行发展创新。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百度的图都看不见了....
! z" ~# P: j/ F! v8 {这个怎么讲,我支持这位作者的意见,既然首先要继承,继承尚未做好便创新 :) 那又何必冠以汉服之名 应叫改良版古装为妥
3 Q- }3 ~0 w6 p戏装要考证,作为光大华夏文化的汉服运动,何又不用仔细考证?粗一点说,现代人谁也不缺一件漂亮衣裳穿,既然汉服运动的意义摆在那里,考据是首要而且必要的,细节问题可是古代服饰年代及人物身份的重要考据.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6-20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就是古装,也曾有过自己发展创新的过程的。历史剧戏装要考证,这是对的,不要错得太离谱,但也不必过分拘泥。至于说到现代人着汉服,我认为改良未尝不可。说到底光大华夏文化的汉服运动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汉文化的传承。汉文化也不是所有的都是好的,有的可以学习,有的可以改良,有的只需要作为历史知道就可以了。
鲜花(18) 鸡蛋(0)
发表于 2008-6-2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上。2 |# a+ S0 a) B. \5 J0 x
中国的汉服,主要以保守为特点,我不赞成搞露大脖子露肩膀头子的所谓改良汉服,也不支持把汉服改良得跟穿及膝连衣裙一样,那还不如就穿简洁的连衣裙的好。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6-2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没有看见新版红楼梦的造型啊, 那发型,那衣服,惊死了。离谱得很
0 \6 {+ H8 J2 O% S4 A% E8 [( t# d" t. E8 e3 M& Q! {2 f
[ 本帖最后由 天天自然醒 于 2008-6-22 22:0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5 21:01 , Processed in 0.19146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