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4|回复: 0

[文房四宝] 国画用墨技法—— 常识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4-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4-3 01:13 编辑
: f2 W* W1 R& ]9 k: @6 c/ N  `3 v' m. I( ]
       国画用墨技法——常识
3 h8 r4 ?" ^" C+ I) O: G3 N6 p* {1 Y
       一、用墨:
( \' `& f1 o+ C+ Q  F% L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淡墨描远山景! J. n# e0 U1 S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1 C' L: J) t0 W" }: M7 k! f3、焦墨:黑墨乾而近燥者。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焦墨写生
. o* F; B- A- w2 F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宿墨山水  
8 Y6 o/ M! W% p& |3 X2 _( I5、潑墨:全用濕墨潑紙畫成,單層墨色變化,蒼茫淋漓,而無筆痕。泼墨山水
$ p+ L5 ^3 j7 `6、破墨:在畫末乾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 d7 S  K! J- R5 @/ O8 ]5 [; V7、積墨:由淡墨開始,層層積疊,但明暗不同層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雜,而是層次分明。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0 P2 |) `" ]7 k5 m9 N7 q1 W8、飛墨:在輪廓內部皴後,用濃淡墨烘染絹背。" _: ~% i! _) E2 p: O. e
9、搭墨:毛筆調淡墨後,以筆尖復沾濃墨,下筆即有濃淡效
$ h( y4 [3 c& k7 y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 B( X4 F9 I6 w0 }; p9 F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 O3 }# c1 S$ ?# ^/ r9 C* d
+ o6 x1 m9 _( s. e- q! `' Q       二.五色六彩:. c: J* ]  {0 Y/ n4 N! X9 [3 N( ?
1、五色:乾、黑、濃、淡、濕。
. ~/ P7 L$ U) d" Z8 w# H" v2、六彩:黑、白、乾、濕、濃、淡。9 @8 l5 A5 |. I5 F- L+ ?% r
3、濃、淡、乾、濕、枯、澀。
( i) @$ H/ h2 m- X2 i      墨分五色是指用笔方面的墨色变化,五色即:浓、淡、干、湿、燥。" @/ a: a3 f; }4 r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w2 p7 G3 J3 `. x+ s" }: |# Y" M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1 V" M! X/ M. v( X       墨是黑的。可有人说:墨分五色。尤其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甚至有人讲: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这自然指的是画家,在他们眼里,墨不仅斑斓五彩,而且绚丽有情。这当然说的是松烟墨或油烟墨。
6 p: P% R* i8 v# c' O, d& y" ~* G1 K
       三、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9 X" T9 D6 Z7 |/ M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8 B% U+ D8 \* @6 [2 y- Q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 B$ f" _2 C, i! \* ~( p8 B" u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7 B- l- z: E+ U$ [; j, v- y% w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 @9 L' l) L3 }9 }9 A" E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h8 C7 Y! e7 D8 _0 G
          ) }$ G& z0 U; U; C
      国画历来以墨为主,色为辅,所以中国画之墨就是色,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还有“五墨”和“六墨”之分,“五色”指一笔画出要有从浓至淡的多种变化。1 j0 b6 E5 m- Z
        所谓“五墨”和“六墨”则是说整体的墨色变化,五墨法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形成不同层次的墨色的变化,一般由浓到淡是画面的主调。焦墨较为少用,仅用在提神醒目和调整画面轻重关系的地方。清墨,主要是参加墨韵和层次,使画面既丰富变化又调和统一,而“六墨”将墨色分为墨、白、浓、淡、干、湿。它既讲了墨的黑白浓淡的过渡变化,又讲了运墨时干到湿的水分控制,也就是说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相互作用,才出现了干浓墨和干淡墨,湿浓墨到湿墨的多种变化。  W+ ?, n4 X( A6 n9 t) c" G! a) K- J
        国画产颜料的重要性不及于墨,但对表现层次和画面气氛大有益处。
1 a3 i1 C7 s1 {$ A8 {
' E( I- P. x' q! m* t2 ?7 V        四、用墨技法:5 I* j  S- k; I  F' L# g
       1、平涂       就是用一种基本的墨色平均涂在画面上,一般用于某种物象和画面,避免乱、碎。墨色一般较淡。
7 N/ V. f, o+ B" {  b- ~5 g) r" T) z       2、 积墨      它有别于平涂的是平涂是一次性完成,而积墨法是多次累积。方法是先用浓淡不同的墨染或点出画面所需部分,待干后再用浓淡不同的墨进行点染,如此反复多次,积墨次数虽多,墨色不可僵死。要既黑又透,层次丰富:最忌死墨团,同时在积的过程中,要注意笔的交错、重叠的变化以及点染面积的大小变化。1 ~7 i( h$ q# u4 _0 _5 \9 U+ j, M3 R
       3、 破墨       即用一墨破另一墨。它与积墨不同的是,待未干时加,它有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
# r: p( N$ [( Q: t+ i       4、 泼墨        用于大写意,其法是用大笔先饱蘸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稍作浓墨调和,然后笔尖再蘸浓墨,焦墨,使笔上墨色从焦墨自然过渡到清墨,然后大笔挥洒,横涂竖抹,尽情尽意,水墨淋漓。这种墨法易出枯湿浓淡皆备之效果,如不足则可再用水墨破之。8 N) q) d+ {# s8 h* G4 o
       5、冲墨       有水冲墨和墨冲水之分。水冲墨是先将物象用重墨画出大意,再用水或淡色墨水淋或倾倒画面上,使原来黑色尽量渗化,待效果理想时即用热风机定型。水冲墨可分为二种,其一是乘湿立即冲之,其二,等墨色稍干而未干全干时冲之,这样原墨部分定型,部分被水冲掉,效果和上法不同,墨冲水是先用在画面上画或淋,再用浓淡墨淋或冲之。这种方法可在宣纸下垫上垫子,一种是不吸水的垫子,让墨和水在纸上流,出现一种动感的墨色效果:另一种是垫上一种吸水的垫子,墨淋或倒上会立即被下面的垫子吸掉,效果与前一种不同。) [2 C* ~; a- Q1 ]
      6、吸墨      是用笔在玻璃或不吸水的纸上画物象,然后让其在上面流动出肌理效果,再将宣纸平放其上吸之,再利导因势勾画出画面。还有一种是在宣纸上用水画出物象,然后用笔蘸上浓墨,水分要极少,在纸上平抹,有水画过处干墨就被吸上,并自然渗化,再加工点画即成。
; H" ^3 p1 u5 C       7、让水法      让水法即墨让水。先用水在画面上画出物象,再用墨和色画于其上,有水部分墨就让开,无墨部分墨就自然晕化,如画月亮、先用水画出月亮,再用淡墨大笔铺上云彩(或夜空),月亮就被烘托出来,画水塘也可先用水拖出水之波纹,再以大笔淡墨铺水,水纹处墨让开,水的感觉甚佳。
# i) ]. S8 S3 m7 W' j1 \* J- {       8、 赶墨法      近似冲墨,不同处在于冲墨是无必然,是依形整形,赶墨是将墨赶到自己预定的范围内,有必然性,如画夜景、梅花,要让梅花干枝朦胧,可用墨先画梅花干枝,然后用水笔在线条一边赶墨,让墨线向所需的一边渗化,这时的梅花既保留了原有笔触,又渗晕化朦胧夜景效果。它还有一用处,就是在作画时由于没有注意。墨渗化过渡,超出范围,也可用清水笔将墨赶回,这样较能控制水墨的渗化。
( ^4 u- W/ b3 Z( e; T       9、 胶结法       有和胶有骨胶,木胶等,也可用胶水代替。一是将胶溶于墨中,所画出的线条无明显笔触,渗化很快,渗化的边缘清晰,即所谓“结边”,二是,用胶在宣纸上画物象,再用墨覆其上,有胶处墨让开,无胶处正常渗化,形成有胶处露出白线,无胶处墨气淋漓。- _1 M4 ]% P* c3 a- _
       10、排结法        用大量墨铺开后,未干时即用食盐少许洒在墨上,盐水会将墨渐渐排开形成不规则斑点,其斑点边线清晰自然,然后用热风机吹干定形。
+ }+ V2 [0 }8 a0 l/ V# f: J       11、 晕结法       所用纸张选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水刷一遍,待干后即可使用。用浓淡墨大笔画出物象,稍后用水点洒于墨上,有墨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由于洗衣粉的作用,斑点会渐渐扩大,然后再用水喷在上面,最好往一个方向将纸竖起斑点会晕化变大,且向同一方向晕化,画面会出现冰凌效果和冰雪效果。0 D: A8 Q7 }' O6 P
      以上是关于用墨的技巧的概论。. G6 x, Y- h2 Y. \
( {$ u4 T" N% ?, D
       五、在中国水墨画的墨的使用方法上大致如下:) H# L4 A( E) y4 I
       淋法     用细长的硬毫笔,饱蘸墨色,笔身垂直于纸面,先让墨色自然滴落,然后逐渐用力向下滴洒,将笔上墨色洒完,如果不够,可反复多次。. s! A4 d' T1 x* a: H, n( b
       滴法     用大笔饱蘸墨色或青黛色杂墨水用手指将笔上墨色挤滴于纸上,让其自然渗化,小画可直接滴。; \; {* i) N& Q  f% _, o
       洒法     用笔蘸墨色,不宜过多,甩洒于纸上可用于现风、风雪、风中杨柳等,宜于表现风中动感。
4 `0 |$ [: p8 N0 e       弹法     即用指蘸色墨弹于纸上。7 j6 B. B0 q0 ]8 v* r( U4 e
       以上四法可综合应用,不必拘泥一法。/ w0 I% `; Y8 Y* Z0 Q/ L3 E5 J
       渲法       用淡墨将物象的明暗,凹凸进行部分强调,用笔的中锋、侧锋均可,墨不宜太湿,也不可过干。干墨渲称为擦,也可干湿并用,先干后湿或先湿后干,加强物象质感。
! b# O4 P- d) j. n6 J6 i       刷法       用大笔横扫,或用排笔、底纹笔也可,此法宜大面积铺色用。+ {& Z& t# V- V" d6 r3 m5 N6 ^- z
       捽法、擢法     即下笔的动作的名称,捽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之势;捽点厚实。擢法用笔直下快提下得缓,提得快,好像拔毛较爽劲。
  t. g7 d! Y' z  X2 @       以上介绍的墨法只是梗概,主要是多实践,在完成一副作品时单一法有时是不够的,只有多法混用,才能丰富,出现生机。一般在用笔方法,笔中含水少,易出现干笔飞白,含水量多,墨色滋润清明,行笔快则易出飞白,慢则墨饱满润泽。行笔快而含水少,纸上留墨即枯又少,宜于画透明之物,反之,则可产生飞白,又不失明快滋润,且用笔又显潇洒自然,不粘不滞。在作画时往往不是故意用枯墨慢笔而是先以湿墨,待笔上水份渐渐少时,行笔随少变慢,直到把笔上的墨用完,才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墨的变化就会丰富多彩。对于笔的侧锋易生飞白,在皴擦纹理时常用,中锋墨线园浑,快则有飞白,但相对侧锋,飞白少。
  h' p; @- W) m7 J8 d8 `  \
- _3 G/ c! m: L! d        六、用墨要項:5 a0 c2 w) Y, P3 l2 d6 B. e; m
        輕重疾徐,濃淡乾濕,淺深疏密,流麗活潑。8 }. D" |( d- i1 T; z

5 O$ z( v7 ]3 ]& {8 P* ?       七、各类“墨”的制作方法:
: G7 m% [& x0 t+ ~1 S$ U       A、宿墨     宿墨在墨韵的表现上十分的丰富,能写出“活”的味道,并且能生出一种旧气,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
6 o- l% r1 y* X% E- a  宿墨的制作方法:
3 ]2 m# F) f5 k) G: {4 S  1、宿墨的制作可以用一得阁自己制作,方法是先把一得阁煮(文火)一下,煮至黏糊状,有时候会看到盆底沉胶糊了,不要紧,这是把一得阁中胶的成分给破坏了,这是第一步。然后把墨谅干,干了再泡开,如此反复几次更好用。写的时候先蘸水,后蘸墨,墨和水的层次便会显现出来。用有颗粒的宿墨,写出来的字很有质感。做的时候如果嫌墨少了,千万不能重新加墨汁。* Q# n7 m) o  ^2 K4 Q% ], w% E
  2、宿墨:将一得阁墨汁倒入瓷碗,搁置于窗台,直至阳光晒成干块状(南方的朋友注意气候),然后加水使用。开始时水量可少一些。写完后即又可续水,稍加调试即可使用。这样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
6 c3 Z! c5 \9 B4 `2 s' r. f  3、用墨一般研墨,但研墨一般不立即就用,而是将墨盖好后放上一、两天。用的时候,在旁边放一碟清水,将笔吃饱墨后,笔尖轻点一下清水再写。
, M9 P% G, l2 b0 A5 l  4、用冷开水磨墨,放置几天几夜,等自然干后。[书法用的湿法制宿墨]9 e2 u4 r; ~! j2 t, E
  5、磨了墨,等墨自然干透(量要少,要不,怎么能很快干呢?),再加水重磨,那种颗粒感就出来了,且不臭。[国画用的湿法制宿墨]5 x) T3 X. F1 ?1 Z3 |& o0 S' f: g
  6、磨出来的墨加写明矾第二天就是宿墨了。
- w) }; t, M, f% e  7、先用热水泡墨条,2、3天后墨条发胖,胶渗出,倒掉水和胶。接着泡几个回合,墨就泡透了。这时容易臭,需要换凉水,在重复前面。这样,大部分胶就出来了,墨也损失的差不多了。 直到水清了,放多长时间都没有异味,这就成了要费很长时间,但保存却很简单,只要有水不干就行了。中间过程中,那些黑水有时也可用,胶重,没有笔痕,有特殊效果。反正墨泡透后,也可以边做变用,一般质次墨无论怎样做都发臭-------现在还是觉得浪费,不如买老墨,直接用,很好用。
9 @" q9 a0 ]& r0 z* e- `  8、拿二块松烟放在锅里一煮,完后找个大口玻璃瓶装好放在冰箱冷藏,用时挖一些出来,用开水一冲好用的很。
$ `1 w' i- K/ e5 m1 F  9、把墨块捣碎后煮(是很臭),然后要放在太阳底下晒。- u7 L6 m* `! K: P
       B、到農村親、友家取鍋刮鍋埃(傳統農村燒柴,當中以松、杉、檜、柏為主)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7 e- ^7 e. Q7 A. O3 R, }/ y! Y+ w5 y
       研磨
  Z7 W5 A5 [, G' t       加膠水(每次份量約兩茶匙)混和% v2 F0 Z+ f! B. o
       加入四五匙的溫水,把團狀的鍋底黑和勻溶於水中- U0 U/ g4 }. \$ v* D* i6 T3 H
       大功告成!埃墨盤側可以看到一些小顆粒,看來跟墨汁一样樣黑。8 t4 X$ S6 b" ?6 I7 s* }4 X# k6 y
8 u# U! Z) b+ J  P& w
      八.用墨的几點心得
! I; X+ M4 P6 `  M: _8 T" G0 W1.  惜墨如金-----先以筆尖沾水,再沾少許墨汁,逕畫完.(以畫石為例:勾完與皴完後,墨漸漸乾時,續使擦筆)。% D( R5 c9 x4 u) L# X2 r- K$ E
2.  盡量使用淡墨,一則畫清雅,再則好修改或便於加添內容。6 n& \9 e4 a8 L6 D3 \% n, V
3.  一筆未用盡,而須用淡色時,可將筆尖沾水,再在吸紙上舔掉水份(防隂),再續畫.。
: L8 P' r5 d6 n& T4.  若墨分焦(點苔),黑(強調重點處),中黑(強調之主題或少數近石之勾與主皴),淡(大部之石與主皴),極淡(次皴/染石底/染陰暗面/山坡/樹幹),則取”淡”畫一般之主皴與遠山,畫面不會顯得黑,皴法易掌握,且效果極好。$ }# B/ Y$ |$ t; K6 o+ Z3 D& L
5.  體會如何調”淡”墨水----在器皿中先滴些微清水,再以筆尖沾少許黑墨和入拌勻,依經驗值調出淡墨。

淡墨描远山景

淡墨描远山景

焦墨写生

焦墨写生

宿墨山水

宿墨山水

泼墨山水

泼墨山水

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加鹿膠水(每次份量約兩茶匙)混和

加鹿膠水(每次份量約兩茶匙)混和

加入四五匙的溫水,把團狀的鍋底黑和勻溶於水中

加入四五匙的溫水,把團狀的鍋底黑和勻溶於水中

大功告成!埃墨盤側可以看到一些小顆粒,看來跟墨汁一样樣黑。

大功告成!埃墨盤側可以看到一些小顆粒,看來跟墨汁一样樣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31 20:40 , Processed in 0.60683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