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 V: U) j, V7 d# c0 U" V# z
方增先:你是画家不是“描匠”!0 G; p1 I/ p S* i* e! H( W) w
/ h" \' n' s- I3 E; W. z
描,传统技法荡然无存。
: x2 Q \8 }- X% s% w5 _5 g方增先长期探索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颇有建树。在这次全国美展评审人物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 |( r! P/ ~/ C, J* h
% z9 Q# |9 v) C @7 m1 b. N! h“我看到,运用毛笔、宣纸、水墨、写意等传统元素的画作很少,我看中的更没有几幅。大部分人物画,轮廓是准的,线画得比较细 ; 但不用宣纸,而用处理过的纸,在上面反复磨、不断改,明显是慢慢描出来的。中国画传统的线、点、皴、擦、染等技法荡然无存。作品乍一看蛮细致、蛮像(有些人物原型)的,可明显是照着照片描的。参考照片不是不可以,可是你要画出来而不是描出来。”
9 c5 N' T- j/ ?- Q( p+ X
% e& B5 _7 m- D5 s R! N) e“美术教育没有教你去描嘛。徐悲鸿解释素描,是画,不是描。”方增先说,吴昌硕画的瓢和南瓜,为什么好,就是“写”,用笔法,有书法味,传统的精华都在里面。! b6 U7 C1 E# g1 u
把作画过程叫作“写”,十分恰当地表述了近代水墨画与书法的直接渊源关系。中国绘画与书法都强调用“线”。文人画比画工画的内涵要多,自有其道理。: O: Z: o" l) w; T/ x7 H$ C" h
- O0 E2 `- g- O2 w i# X+ G$ |. U方增先直言,如今年轻人的绘画基本功不够,素描和速写水平比较弱。他主张,学人物画要搞懂人体结构,这是最科学的方法;年轻人学画最好学写实,当然搞前卫艺术那就不要写实的功夫。4 v) L- Y8 l, p- N
, c# _ x' P0 ~" a
他说,全国美展是以展示写实作品为主的,略微夸张点可以,但不能搞“描画”――“既然五年一次,大家都这么重视,这个问题要解决。不管是毕加索或者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的画,都没有描的。对着照片描,中外绘画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 @6 w2 ]) g4 x8 T" i6 b/ H8 C z! i& l z
画,每一笔都要有分量
7 P/ C U: o3 F3 G4 R1 M9 J
" P+ y3 \3 A7 ^$ V' k% v# a在我们有些人把绘画传统轻弃掉的时候,中国画的精髓却逐渐被国外的美术学者和画家认识、青睐。$ i' M; a( F; w8 D8 i
5 {, l4 V0 {$ E6 l方增先提到一位原先在中央美院学习的瑞典女学生,她的中国文人画很有韵味;后来她发现领悟中国画的线条和质感,在杭州的环境中更适合,就专门到西子湖边的中国美院又学了几年。方增先不无感慨:“我们的年轻人,要能有这么的认识和执著该多好。”, ~( Z# A2 l$ O# q( o) c2 ^
2 L% r* D* V- k# b1 }' d; k' l
美术吸取外来元素是完全应该的,但不能良莠不分。
( x* B0 G0 P; {8 ]" T8 X4 u! Q& l, C; h3 `( |) x2 Y9 C
方增先斥责有些所谓创作:“颜色随便涂上去,人在画布上滚一滚,甚至叫动物到上面跳一跳……这都是西方的糟粕,我们要有批判的眼光。过去封闭,后来国门打开了,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信息多了,不知道怎么学。西方绘画究竟是怎么发展过来的,要研究,不能东张西望,要有辨别能力,不是样样都有用的。”
S4 T. j# d6 ^8 q
3 V/ z5 f) x" O# ^, U1 Q+ N方增先主张,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要跟中国的环境、现实、文化、历史相结合。他指出:贴近时代、关注民生、尊崇自然,以高水准而且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是中国画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 _. f9 O$ u& H# s* ~2 @7 s
$ D! f/ p; i6 I( w
方增先告诫年轻一代:“天上不会掉馅饼,搞艺术要全心全意,要沉得住,它好比是马拉松赛跑。画的每一笔都要有分量,有来历,不然会像豆腐渣建筑,基础不牢是要坍塌的。”! b2 o9 p c$ |( e. ?% A+ |
5 D& u L3 s( }% g. m2 c, A
题外话:你是画家,不是画匠;你是演员,不是明星;你是作家,不是写手;你是在旅行,不是在旅游……。
* O9 o Q6 M7 i* z2 M; R" F5 p+ B, k! d! G e# C5 C, K# a, G' V, n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Iift21us8lPonBP3W9YjQ
9 x& g2 j; W. J" x% ^ |
|